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2022-12-16 11:2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播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1 传播学学科建设的六字方针:积累、批判、创新

2 传播学的知识层次分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缘传播学

3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的主要种类:1哲学方法2)专项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语言学方法)3)横向方法

(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4)具体方法 4 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

1 拉斯韦尔(1902-1977年)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提出5w传播模式(谁、

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即控制分析、传播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及效果分析)内容分析法,主要研究《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技术》

2 勒温(1890-1947年)美籍犹太人,传播学中“把关人”理论的创立者,著名的社会学家,他最先提出守门行

为和守门人的概念,著有《群体生活的渠道》

3 霍夫兰(1912-1961年)美国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宣传与传播研究者,他将心理实验法带进了传播学,主要

研究传播效果,著有《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劝服》,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主要针对传播效果、宣传、说服性进行研究。

4 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年)奥裔美籍著名社会学家,著有《人民的选择》,提出二级传播理论(传播效果及

机制研究)“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工具制造者”,创立了数理(定量)研究方法。

5 李普曼(1889-1974年)德国犹太人,著有《舆论学》,提出拟态环境及刻板印象概念。 5、传播学的研究现状:

1)传播学已流传、扩散到世界各地(传播学的优越性、适应性及伸缩性) 2)传播理论多姿多彩,学术流派层出不穷 3)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4)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科研队伍不断壮大 5)研究专著大量出版,学术刊物纷纷创办 6)设立传播专业,培养传播人才 6、传播学的研究趋势:

1)鲜活化趋势(新的学说和观点以及分析丰富多彩) 2)融合化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自独立的母体、主干学科相互融合) 3科学化趋势(积极探索传播规律、构建理论体系、推进传播教育的态势) 4)操作化趋势(依据传播规律提出传播对策、通过分析传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分支化趋势(要素研究、层级研究、领域研究、交叉研究、比较研究、影响研究) 6)本土化趋势(迎中有拒,拒中有迎) 7、传播的五种概念(即五说)

1)共享说(传播是信息共享的过程) 2)影响说(传播是影响受传者行为的过程) 3)反应说(传播是是受传者对传播信息的反应) 4)互动说(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5)过程说(传播是传递信息、思想及观念的过程)

8、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人是传播的主题和轴心;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9、传播的特点:社会性和阶级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同性和互动性、永恒性和历史性 10、传播的分类:(传播范围的大小分)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国传播(群体传播)

1)内向传播即人内传播,指每个人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是一个思考的的过程,内向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隐蔽性、内动性、短途性、思维性。

2)人际传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

3)大众传播指职业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传播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过程。

11、传播的革命:语言传播革命(约十万年前)——文字传播革命(公元前3500年)——印刷传播革命(公元前620年)——电子传播革命(1844年)——网络传播革命(1946年)

12、五次传播革命的意义:第一次传播革命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第二次使得人类文明得以记录下来,并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传播;第三次革命使文化和教育普及;第四次由大众传播带进跨国传播;第五次让人类进入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13、优秀传播模式的五个因素(标准):呈现性、整体性、超陈性、启发性、实用性

14、优秀传播模式:1)单项传播模式即拉斯韦尔的5W模式,即谁(传播者 控制分析)——说什么(讯息 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媒介 媒介分析)——对谁(受众 受众分析)——取得了什么效果(效果 效果分析)

2)香农和韦弗的数学模式:信源(要传递的信息)——发射器(有将信息转变为信号的能力)——接收器(有将信号解释为信息的能力)——信宿(信息要送达的目的地人或物);再加上噪音来源(在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各种干扰)

15、传播的功能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

2)拉扎斯菲尔德的三功能说:授予地位、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麻痹受众神经 3)传播功能的总结:

传播功能 雷达功能 控制功能 教育功能 娱乐功能

外向功能 传播信息 劝说指挥 传授知识 提供娱乐

内向功能 接受信息 解释决定 学习知识 享受娱乐

16、传播的社会功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功能 17、个人层面的传播者

1)个人传播者的权利:采访权、报道权、批评(监督)权、专业保密权、安全保护权 2)个人传播者的责任(义务):契约(合同)性责任、社会性责任、法规性责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国际性责任(建立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

3)个人传播者的赢效因素:权威性(权利与地位、资历与威望、专业特长、能力与才华) 可信性(受众对传播者的认可与信赖程度) 接近性(传播着与受传者在信仰、民族、籍贯、专业、个性、情趣、距离上接近或相似的特质) 熟知性(与受众接触、互动) 悦目性(容貌特征)

18、守门人与守门人理论:该概念最早由勒温于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意为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该理论由勒温的学生怀特进行补充和完善。“把关”过程的实质是:依据“把关人”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不仅受到新闻价值的影响,也受到经营目标的影响;“把关”是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守门人指在大众传播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以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大题) 19、施拉姆的报刊四种理论

1)集权主义理论:对当权者负责;服从于权利或权威;出版物事先检查制;对当权者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2)自由主义理论:出版自由是人人都有的权力;报刊对权威进行批判是合法的;出版内容无需经过事先检查;在观点与意见的传播问题上,真理和谬误都拥有同样的权力(报刊是观点的公开市场)

3)社会责任论:大众媒体要对社会和公众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大众媒介的新闻专业职能准则要求报道的内容要真实、准确、客观以及服务与公众等;必须遵守现行的政治及法律制度;要求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4)苏维埃理论:传播媒介和资源是公有性质的;为工人阶级服务,接受共产党领导;必须按照马克思原理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和价值体系来传播信息;满足最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20、信息社会的特征:科技的核心是电脑;科技的产品是信息;生产的中心是信息公用事业;经济结构为合作分享的共生经济型;国家发展的目标是国民的满意程度;信息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大量的创造知识;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的速度在加快,而信息生产和传输的成本却在降低;价值标准是以目标达成与否的时间价值来衡量,而不是以拥有物质产品的多寡来衡量。

21、信息的概念:狭义的信息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广义上的信息(抽象的、无形的、无重量的)是与能量、物质一同构成宇宙的部分;信息是不能脱离物质载体(尤其是媒介)而独立存在的;信息需要以物质为载体,以符号来表现。 而在传播学中,信息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和媒介相互交换的特殊内容。 22、符号是信息和声音、形象的组合,是信息的感性表露和外在表征。(符号是传递信息、指示和称谓事物及其关系的代码)

23、符号的功能:指代、表意、自律、显示、认识、交流功能 24、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静态的、有限的、抽象的

25、非语言符号的类型: 外貌与衣着、眼神与表情、姿态动作、触摸行为、空间与距离 26、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物体、符号、信息

27、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扩张性

28、传播媒介的类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网络媒介

29、麦克鲁汉(加拿大文学学者,媒介环境理论的开山祖师)的三大媒介理论: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器官的扩展或延伸;媒介是人类生理与神经系统的延伸;人的感官能力统和——分化——再统合的历> 2)媒介就是讯息<由传播技术的任何进展引起人类事物在规模、步伐或类型上的变化;媒介本身的性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与社会形态的关系:口语媒介{耳朵的社会}——文字印刷{眼睛的社会}——电子媒介{眼耳并用的社会},媒介是区分不同搞社会形态的标志> 3)热媒介(对某一感觉器官具有高清晰扩张的一类媒介)与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64bf524a8114431b90dd8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