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游泰山·日观东北倾翻译赏析

2022-04-17 08:1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游泰山·日观东北倾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泰山,古诗,赏析,翻译,东北

古诗游泰山·日观东北倾翻译赏析

《游泰山·日观东北倾》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前言】 《游泰山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采用奇妙的想象与夸张手法,表现了泰山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作品在幻境的描写中也流露出萦绕于诗人心底的因抱负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矛盾彷徨情绪。在整组诗中,诗人以超然的宇宙观和独特的时空透视,目揽泰山万象于方寸,驰思结韵于毫端,以写意山水笔法绘出了有声画卷,显示了李白诗歌独有的豪放风格,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注释】 (30)缅:思貌。 (31)《岁华纪丽》泰山冬夏有雪。 (32)安期:即安期生,古之仙人。 (33)江淹诗:“道人读丹经,方士炼玉液。张铣注:“玉液,玉膏也。 【翻译】 泰山日观峰朝东北倾斜,两座山崖夹着一双巨石。海水仿佛在眼前弄潮,遥远的天边一片青碧的色彩。千座山峰如枪林立,万条沟壑如临深渊。缅怀曾经骑黄鹤来泰山的神仙,可现在那里去寻找他们的踪影?山上的古松高耸入云天,远远望去,离天不过几尺。山花也与人间不同,五月里白色的花儿与白雪浑然一色。总会遇到仙人安期生的,一同在泰山炼金丹玉液。 【赏析】 诗人登上高高的南天门,东望蓬瀛仙岛,遐想联翩,似乎真的看到仙人居住的金

1


银宫阙,在大海波涛中“银台出倒景,自浪翻长鲸”。心弦激荡,仰面长啸,回响遏云,打破了天宇的宁静。“玉女四五人,飘飘下九垓”佩玉鸣环,皓齿微启,向李白亲切致意。大概酒仙大名已声闻仙界,玉女赠给李白一杯流霞仙酒品尝,又似乎是在探问:谪仙何故不再来修行,像我们一样自由自在!“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李白长揖感谢且显窘容。这“自愧”不知是谦辞,还是有难言之隐。“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诗人竟有点要放弃世事烦恼,随仙人而去的意思。这表明了仙女的不期而至牵惹了李白的思绪。李白在泰山之巅边赏景边思索之际,偏偏又遇到了一位“方瞳好客颜”的羽衣仙人。“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仙人没有同他说话,只赠给他一卷仙书,即消逝在云霞之中了。诗人拾起仙书翻阅,“其字乃上古”,如同“鸟迹”一般,“读之了不闲”,不知所以。李白想等仙师归来指点迷津,等了半天,可“从师方未还”,唯有“感此三叹息”。虽然求仙难,泰山美景却尽可赏心悦目。 李白登上日观蜂,“凭崖览八极,日尽长空闲”“举手开云关”,远观黄河玉带,正在惬意无限之际,不知何处又转来一位“绿发双云鬟”的小仙童,竟然“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诗人刚刚平静的心绪又被打乱了。他想自己二十多岁辞亲仗剑远游,至今又是二十多载,年华蹉跎,朱颜已谢。仕途理想既然不能实现,那就只好寻求捷径修仙了。“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仙童已倏忽逝去。但仙童的莞尔一笑却给李白留下一个不小的刺激,他真的要尝试一下修仙了,第四首诗如同使用蒙太奇手法剪接进了李白曾有过的修仙体验,描绘了一段美妙的幻境。李白确曾跟随著名道



2


士吴筠同隐剡中,“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也曾“吟诵有所得”出现过“众神卫我形,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的幻觉。此时登泰山他仿佛就是“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的仙人了。朦胧之中,诗人在山巅看到东海巨灵之鳌背负蓬瀛仙山飘动,仙人居住的金银宫阙在海水中浮出倒影,巨鲸搅起冲天海浪,面且听到天鸡鸣叫。诗人回眸山顶,“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自”。泰山高耸入云。虽已近五月,山顶依然白雪晶莹,山花竟然在雪中绽放,人间不会有如此美景。天上乎,人间乎,真幻难分。诗人似乎要安下心来修仙了。他自慰“终当遇安期”教他“于此炼玉液”并能得到“不死药”也能骑鹤“去无云中迹”“高飞向蓬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6940175ce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0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