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

2024-03-31 05:18: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欢迎阅读!
青少年,不良,形成,行为,原因

一、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原因 1.家庭的影响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权威性的影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少生优生,必然使独生子女比例上升。独生子女如何教育,如何从小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意识,成为家庭教育的新课题。 1)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差。少数家长文化层次低,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有的家长作风不正,坑蒙拐骗偷,违法乱纪,吃喝嫖赌抽,行为放纵,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个别家长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有的购买、观看、阅读黄色录像书刊,对子女无疑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2)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祖父母对子女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事事相依,要物给物,要钱给钱,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体谅尊敬父母的懒、馋、娇、散、狂等不良恶习。

3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有些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沐浴不到父爱、母爱;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特别是一些家庭由于第三者插足,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 2.学校的影响

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一些学校教育措施不得力,一些教教育思想不端正,也会导致或助长学生的不良行为。

1)一些学校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视德育。有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将德育工作队伍刀枪入库人们对德育的认识上出现的这种严重错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2)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唯我至上,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或鞭策,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有些教师出言不逊,行为不轨,追求名利,奇装异服,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

3)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3.社会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主流从整体上说是好的,应当肯定,但也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些消极因素。

1)市场经济对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在价值观上,诱发价值取向功利化。由于市场经济遵循的是价值规律,其驱动力是逐利思想,商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就是为了盈利,所获利润的高低成为评价市场行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很容易导致拜金主义的产生。扩大到同学关系中,就会诱发缺乏理想,只讲实惠不思进取奉献,甚至有的学生为贪图享受挺而走险。

在道德观念上,导致集体主义精神减弱,社会责任感淡漠。在生活方面,引发贪图享乐、追求高消费。

2)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虽然法制逐步健全,政策逐步配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威力逐步加强,外界条件有所好转,但资本主义反动势力的影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冲


击,都严重地腐蚀着青少年。社会上对学生毒害最大的一是散布色情、盗窃、抢劫、凶杀、恐怖的录像、书刊时有出现,带有色情、赌博色彩的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台球室等屡禁不止。二是坏人教唆,不少青少年在坏人教唆下形成恶习并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3)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中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

二、学校、社会、家庭要相与配合,综合矫正青少年的不良品德行为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和表现,很自然地给社会提出了要求,给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内容、方法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1.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尽最大努力优化社会环境,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1)舆论导向应多一点正面教育,少一点反面教材。正面教育的形式多了、灵活真实了,就能对中学生耳濡目染,促使其从心中升起对时代英雄的敬仰之情、自豪之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荣辱观等。反之就给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提供模仿的反面活教材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会起到不良的诱导作用。

2)国家应加强执法力度,依法治理文化环境。要严厉打击一些不法分子和教唆犯,取缔一些具有反面诱惑力的影视片、录像片、淫秽书刊等,关闭具有赌博、色情性质的卡厅游戏厅和录像厅,为中学生提供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

3)提高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各类文化作品流入市场要严格把关。

2.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鲜明的针对性,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的教育 1)学校的德育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立足于现实,就是从现实出发,承认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如果否认这些客观存在,德育工作就会无的放矢,显得苍白无力。承认现实,并不是说现实都是对的,而是要高于现实,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地位,用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广大青少年。

2)要切实加强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尤其需要强调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改革开放的目的和出发点就在于发展生产力,生产更多的社会财富,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达到这个目标,既要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要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地位,这样才能使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纳入正确的轨道。这就要求青少年树立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3)德育工作渠道要多样化,要分层次实施德育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常规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面向广大团员和积极分子,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历史规律,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团员群体带动全体中学生,共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组织要求入党的中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从思想上、行动上争取入党。抓住这部分积极向上的力量去从正面带动影响其他同学;实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校外辅导员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一 些社会上的英模人物、解放军官兵、公安干警、街道办事处人员和本校离退休教师,以及教子有方的一些家长等,来给学生做有教育意义的报告,促进德育工作。

4)抓好起始教育和系列主题教育。起始教育对中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在学生入学之初施教,从严要求,从严管理,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品质。同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使之系列化、科学化、整体化、长期化、制度化,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能有效地帮助中学生克服各种不良品德行为。

5)坚持对中学生进行耐挫折能力教育。学校德育工作者、特别是政治课教师,要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要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6bc5fd626fff705cc170aa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