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

2022-07-27 06:01: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欢迎阅读!
沈从文,创作,文学,音乐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存在。这种“独特”一方面表现为他作为文学家却具有思想家的气质,另一方面则指向其文学作的特异风格。目前,沈从文的思想研究已成热点,相关学术成果层出不穷。艺术研究,尤其是关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之关系研究,相对而言较为滞后。这便是笔者介入该领域的动机所在。本文是研究的初步成果,它分为五章:第一章题为“沈从文‘谈乐’,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音乐思想进行了爬梳:其一,关于音乐教育功用,他认为,音乐对我的说教,比任何经典教义更具效果”,基于此,他积极响应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之说;其二,关于音乐文学创作的影,他敏锐体悟到音乐文学的相通,——“写短篇懂乐曲有好处,些相通地方,即组织。音乐和小说同样是从过程产生效果的。故其“大部分故事,总是当成一个曲子去写的”;其三,关于国内的音乐创作,他强调应“从万象取法”与“古为今用”。第二章题为“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湘西地方音乐,分别研究了湘西地方歌戏与“自然乐音”对沈从文文学创作的重要价值。本文认为湘西地方音乐不仅是他在湘西系列作品中营造“音乐之境”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承担着刻画人物形象,建构小说情节等重要功能。第三章题为“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曲式结构”,其中第一至三节,分析了他的文学作品对各种曲式结构的成功借鉴。如《柏子》《会明》模仿了单三部曲式,《灯》和《腐烂》模仿了变奏曲式,而《丈夫》《边城》和《红卫星上天》的创作则受到了奏鸣曲式的启发。以上作品的结构均有别于一般文学作品的


线性模式,而呈现出与音乐曲式相同的环状结构。第四节对散文集《烛虚》的交响乐结构进行了细致研究,并指出其借鉴的原型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第五节对文本中的“音乐动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第四章题为“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复调”。第一节对沈从文作品中的复调叙事进行了剖析,笔者认为《边城》的复调性体现为文本中“爱情”与“非爱”两条对立却又独立的“准情节线”的交织,《八骏图》的复调性则源于文本中叙述者全知视角与达士先生视角两种聚焦方式的共存。第二节研究了《看虹录》《摘星录》与《水云》等对话型复调文本。第三节将沈从文的复调文本与陀思妥耶夫斯基、鲁迅、昆德拉等中外作家的复调创作进行了深入比较,并探究了沈从文学作品复调性形成的心理动因。第五章题为“沈从文文学语言的音乐美”。笔者主要从诗歌语言和小说语言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沈从文的文学创作真正实现了文学音乐的交融,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特异景观。钱理群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赞誉知晓绘画,且作品富有音乐性的鲁迅为艺术,如果就创作实绩,沈从文似乎更有资格赢得这一殊荣。关键词:沈从文,文学创作,音乐,曲式结构,复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6e091b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