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皮亚杰的游戏理论

2023-02-04 20:33: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皮亚杰的游戏理论》,欢迎阅读!
皮亚杰,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考试资料,资格考试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游戏理论等为常见考点,本文就皮亚杰的游戏理论进行论述,帮助考生建立框架,合理备考。【教资笔试备考干货送给你>>>70套全真模拟卷、25套考前模拟卷、4套历年考题+6小时视频讲解 125道必背简答题、17套各学科白皮书】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皮亚杰提出了三种类型的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它们分别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相对应。

练习性游戏是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是在感知——运动水平上出现的唯一的一种游戏而且日后仍部分地保留着。它不包含象征主义或任何特征的游戏方法,而是在适应过程中重复着所习得的活动,以取得欢乐。在感知运动发展阶段可以看到,儿童往往带着愉悦表演、练习新获得的运动技能,沉溺于自己的能力、信心都在增长的感觉之中。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考前冲刺直播课)

象征性游戏在幼儿期达到发展的高峰。皮亚杰认为,3岁前儿童的游戏主要表现为自我模仿和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如在游戏中重视自己的动作,让玩具小狗当成自己,自己出声替小狗哭。用手指着报纸念念有词,假装读报等等。3岁以后,儿童的游戏明显地出现象征性的组合,不再是单个动作的零散的模仿,游戏有了情节。比如玩“过家家”时,把家里的人物和有关的活动都联系起来。幼儿游戏中的象征性活动是个体性的,儿童可以根据自己当时的意愿,任意确定“信号物”这种活动正适合于幼儿表征活动的特点。象征性游戏还反映了符号机能的出现和发展,象征性功能表现为能够运用信号物,即以一物作为另一物的信号或代替物。例如:用一块积木当作“肥皂”洗手,也可以当作“汽车”驾驶等等。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展开想象翅膀。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是表征思维出现的标志之一。皮亚杰还认为,象征性游戏并非是一种“货真价实”的模仿性行为,儿童并不是真正在打斗,而是好玩地装着在打斗。所以,象征性游戏也称假装的游戏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考前冲刺直播课)

有规则的游戏以规则为游戏中心,摆脱了具体情节,用规则来组织游戏。如排球、田径赛等,到小学后才能进行。皮亚杰认为,进行这种类型的游戏,变得更能适应真实环境,服从真实世界的规则和顺序。因此,它表明儿童达到了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思维顺应真实世界的阶段。在皮亚杰看来,游戏的规则来自集体对娱乐活动的组织,从而带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同时,儿童不经过推理上的努力是不能制订并应用规则的,有规则的竞赛要求实际参加游戏的儿童具有相应的智力水平。也就是说,如果儿童的智力达不到一定的水平,他们是无法理解并遵守规则,更谈不上共同制订规则了。也许更重要的是,在有规则的游戏中体现出来的社会性行为的规范化反映了儿童参与有规则的或由规则支配的社会关系的能力,同时,也为儿童积极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毫无疑问,有规则的游戏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皮亚杰指出,当婴儿认识到环境既有别于自身,又独立于自身时,游戏活动的可能性便出现了。最先出现的是练习性游戏,接着是象征性游戏,然后是有规则游戏。那么,这三种游戏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对此,皮亚杰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正如一旦思维出现了,符号就取代了行动。一旦形成了社会关系,规则也就取代了符号,并且把行动统一了起来。




考题再现(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考前冲刺直播课)

1.“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是在皮亚杰游戏理论中的( )游戏

A.直观性 B.练习性 C.象征性 D.规则性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游戏理论。象征性游戏反映了符号机能的出现和发展,象征性功能表现为能够运用信号物,即以一物作为另一物的信号或代替物。题干中将“竹子”当作“马”骑,就是以物代物的典型特征,故属于象征性游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6e7254bfd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