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

2022-04-27 09:22: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欢迎阅读!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

1)关于马克思是否有生态思想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国外一些学者认为,“绿色”不在马克思视野之内,甚至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是反生态的。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大规模的环境和公害问题是马克思之后的事情,寻求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哲学思想是强人所难。但更多的学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就生态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研究,然而星散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政治哲学理论中的生态观点是具有前瞻性的,在很大程度上已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但是,当把生态文明的实现与共产主义的实现统一起来的时候,很多人就得出了悲观的结论。国内学界以马克思生态学思想作为探讨对象的研究很少见,已有研究仅在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思想的某些意蕴的一致性上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历史观为主题,以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主题,以自然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主题,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

2)我们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好字当头”、“又好又快”的发展。这些战略思想体现了中国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特征,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和理论升华。

3)生态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现阶段工业化中期遇到了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才遇到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但我们不能重复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一个发展理念上的创新,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生态文明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改革发展经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并向更高阶段演进的前提,已成为党和国家新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


再到“六个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各种要素相互协调和系统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6ef08c1770bf78a6429540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