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2022-07-08 03:4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十四节气之小暑》,欢迎阅读!
小暑,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这种气候,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中国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有时还有冰雹。南方大部分地区东旱西涝,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在中国大部分的农耕区,经过农历五月的抢收抢种之后,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全中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农事主要是各种田间管理的工作,应根据长势追肥、防治病虫。

在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小暑过后,正逢三伏天的头伏热浪袭来。北方人习惯在小暑这天喝粥,主要是为了清热防暑和调理肠胃,炒绿豆芽成了小菜首选。很多地方还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因藕有开胃的作用,适合夏天食用。诗人苏东坡把西瓜叫做"冰浆仙液",入腹后就能清彻心扉。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天气也将越来闷热和潮湿。


民间小暑有食新吃饺子吃炒面等习俗。此外,在农历的六月初六这天,民间有晒书画、衣物的习俗。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吃饺子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农谚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 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 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小暑小禾黄。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71711fd46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