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2023-04-11 16:38: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欢迎阅读!
奴才,傻子,人和,聪明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他是伟大的文学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助国人呐喊,为民族彷徨;他更是伟大的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民族文化的高山,巍然屹立;他是民族历史的长河,永远奔流。他就是民族的惊魂———鲁迅先生。

2.鲁迅的资料。

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这样概括中国的历史: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就被这20个字浓缩了。中国的历史是老百姓的历史,么做不成奴隶,要么暂时做稳了奴隶。同时,鲁迅又把人分为三类:聪明人、傻子和奴隶。

二、分析形象 奴才

1.聪明人、傻子和奴才三个人中,文章首先刻画的是哪一个人物?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的?

。是从奴才的语言、表情、心理和行动来刻画的。

2.文章首先刻画的是奴才,重点刻画的也是奴才。他一生做了什么事?(诉苦)“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他为什么这样热衷于诉苦?

因为奴才处境非常悲惨,所以他通过诉苦来缓解内心的痛苦,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安慰。

3.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奴才处境悲惨? 语言——吃得差、住的差、工作多、受鞭打。

表情——“他悲哀的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只流下来。” 4.你认为奴才诉苦中的那一段写的最好?为什么?

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1.生动的表现了奴才饱受压榨的悲惨境遇。

2.经常找人诉苦,孰能成诵,带有一种职业性的熟练。

3.作者用轻松诙谐的笔调讽刺奴才通过诉苦来获得安慰的做法。


5.奴才这样做能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吗?怎样能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 奴才应该斗争,为自己争得做人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奴才的斗争将是极其艰苦的,而且很可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只有斗争才会获得人权和自由。虽然奴才并不一定获得整个世界,但他“失去的是连锁”,得到的是做人的尊严和权利。

6.当傻子热心地帮助奴才,奴才对傻子的言行持何种态度?

“混账!” (惊讶)“这怎么行?„„这不行!主人要骂的!”(反对)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污蔑 出卖) 7.奴才一辈子可以说只做了两件事。忙于诉苦,乐于邀功。

8.由此可见奴才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苟且偷生 愚昧无知 卑劣无耻 小结:

奴才对于现实生活苟且偷生,通过寻人诉苦来自我安慰,没把希望寄托在傻子身上,而且把希望寄托在主子身上,幻想主子大发慈悲,赏识自己,从此摆脱悲惨命运,这是何等愚昧无知!更为严重的是他出卖傻子,向主子邀功,向主子讨好,又是何等卑劣无耻。奴才可怜、可悲、可恨!我们哀其不幸,更怒其不争!

奴才——苟且偷生 愚昧无知 卑劣无耻——可悲 聪明人

1.聪明人出场,做了那些事,说了什么聪明话呢? 和许多人一样,聪明人在听了奴才的诉苦之后,安慰奴才: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的„” “这实在令人同情。”

2.聪明人只是用语言安慰同情奴才,有实际行动吗?没有。 3.当奴才悲哀诉说自己遭遇时,聪明人是何表情?惨然然后叹息 4.当奴才向主人邀了功高兴时,聪明人又何表情?代为高兴似的 5.推断聪明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见风使舵 伪善圆滑 6.对于奴才聪明人做了几件事? 巧于安慰惯于欺骗 7.你认为聪明人所做的事对奴才有帮助吗?

聪明人的做法让奴才有个倾诉的机会,满足了奴才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认为是有帮助的,但从奴才解脱悲苦命运的角度来看,却是起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作用。

小结

这个社会能靠聪明人支持下去吗?(不能)聪明人只有花言巧语,而无实际行动,都如聪明人一样,社会就不能真正发展。这种人可恶可恨。

聪明人——伪善圆滑 巧于安慰 惯于欺骗——可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7a370a50029bd64783e2c7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