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

2024-04-05 22:52: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薛宝钗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宝钗,海棠,赏析,原文

薛宝钗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薛宝钗咏白海棠原文及赏析,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薛宝钗咏白海棠 [清代]曹雪芹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赏析: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己,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己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己的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人物简介

姓名: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生卒:17151763(或作176421日)

描述: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籍贯: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包衣”人。 他本人生于南京。他出身于富贵家庭,曾祖、祖父和父亲曹家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60多年,显赫一时。

雍正五年(1727年),大约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雪芹之父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等罪名,被人参奏,革职抄家,家庭开始败落,此后一蹶不振。

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最终贫病而卒。家庭由盛而衰,使曹雪芹的生活和思想发生巨变,得以接触到广大下层百姓生活,获得认识和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因而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巨著。

他性格豪放,工诗善画。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创作长篇小说《红楼梦》。死后遗留下《红楼梦》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人物生平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祗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7a831a472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