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01-19 00:0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陶渊明,子瞻,苏辙,诗集,练习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达成第





21-25 题( 13 分)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①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 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一生无所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动,至此亦 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湛华妙,不见老人表惫之气。

②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







“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先人者也。追和



先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 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 其喜悦,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 岂独好其诗也□ ? 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吾少而贫苦,每以家贫,东

’渊明



西游走。性方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一生出仕,以犯世惑,此因此深服渊明,欲 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③嗟夫 ! 渊明不愿为五斗米一来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 终不可以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方信

?固然,子瞻之仕,

其进出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先人之风,自认为 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③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 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④从之,常出后来,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①黾勉 mǐ n mi ǎ n:努力。 比喻使劲地追。







②梭:改过之意。









③沛然:浩大的样子。④驰骤:





21. 可填入方框处的虚词是( A B.

22. 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C.

1分)

D.









2 分)





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并发奋学陶的原由。

B. 苏轼认为陶诗的特色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己很难企及。 C. 苏轼认为陶渊明为人“性方才拙” ,自己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D. 陶渊明临终时的叹息让苏轼深认为然,遗憾自己病重不久于人间。 23. 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才想用暮年的光景比附陶渊明其人,莫非有人会相信吗 B. 居然想依靠暮年期间的水平自比陶渊明,能有人相信吗 C. 才想起在暮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望,哪里有人肯相信呢 D. 居然想在暮年时效仿陶渊明的做法,怎么会有人相信呢 24. 剖析第②段转录苏轼信中的文字有何作用。

4 分)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3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阅读练习及答案



25. 剖析第④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B 1 分) 22.D 2 分)



23.C 3 分)



24. (共 4 分)第②段中引述了苏轼信中对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与为人性格做了高度评论,





作为和陶诗集的前言,这些文字明确地交代了诗集的由来





/ 2 分),同时又引出下文苏辙





认为他们俩生活态度其实不同样的见解。



2 分)



25. 3 分)运用比喻,形象地将苏轼的学识日趋进步比作河水奔腾般充足浩大。

作者苏辙对兄长的赏识崇拜之情。 / 引出下文效法兄长追和陶渊明,也写出了一些和诗的事实。/3分)



/ 表现了

(五)【参照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布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子,每日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品精巧的想法。子瞻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不过把史地著作看作园囿来旅行,把文章看作音乐来赏识,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下来了,不过喜爱写诗。他写的诗精湛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的那种虚弱疲倦的精神状态。



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先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先人的诗。追和先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特别喜爱的,我惟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质上华丽得很,看上去消瘦而实质上肥沃得很。即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喜悦之作,自认为在渊明眼前其实不感觉很愧疚。此刻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而且抄写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代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可是我关于渊明,哪里不过喜爱他的诗呢?如关于他的为人,我的确是很有感想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青时生活贫苦,经常因为家里贫困东奔西跑。我性子刚强,才华蠢笨,和事物多有反抗,自己估计照我的性子干下去,必定会给你们留下祸害。于是全力辞逝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受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质状况。我此刻真的有了他这类缺点,因为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类缺点,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人间的灾害。这就是我十分钦佩渊明、想在暮年学得他一点优点的原由。”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7b687f37b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