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生活》讲义大纲

2022-04-24 15:2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法律与生活》讲义大纲》,欢迎阅读!
讲义,大纲,法律,生活

《法律与生活》讲义大纲

法学 叶名怡



第一讲 生活、规范与法律



1. 人是社会动物,人类生活是体生活客观上有群居交往分工协通有无的需要社会的

互依赖 soziale Interdependenz主观上有参与社会交往、被接受认同、得情感抚慰和被尊重的

1

本能需(马斯洛需求层次人不能离群索长期在孤岛生活鲁滨逊式的心理健康很大可能会出现问同样监狱严厉的惩罚不是殴打而是将犯人独关在小屋,这其实是在切断犯人与他囚犯之间的联接摧其心理健康社会学家将人人之间或亲或疏的关系称为“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相关关系vitale Interrelation(Hirsch 1966:25)

2. 社会生活或团体生活需要秩处山发生人与然之间的联在一个群里,就会

发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要有人有恩怨,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程小东导演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什么只要有人,就有恩怨?因为每个个体的利益和喜好乃至三观是同的差异同时还在一个团体内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和矛盾会产生恩怨情何处理盾冲突?少数时候,可以一拍两散,大多数时候,无法轻言脱离特定团体,此时,需要化解矛盾,消除混乱,实现团体内部的关系和谐,避免公共生活的解体(稳定压倒一切)。为了维持社会共同体(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帮派)的稳定和繁荣,首要的,需要一种秩序 3. 秩序来自规范norm。不是古代封建集权社会还是代民主社会都需要规。皇帝需要

范,是为了统治的效力和效必每件事都要专门交代下命令刘邦法三章,“与父老约法三章人者死,伤人刑,及盗抵罪简单明了便于宣传和记忆并可以反适用范本质上是一个包括“应该” “禁止”(不应该)“允许”(可以)等情态动词的命题要件去主体和具体情境后的抽象化表达)有后果,具有普适性和通用性

4. 法律规范仅仅是规范的一种。国有国法,帮有帮规。根据范所调整的对象不同, 以把规范分

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规范和调整人与神之间关系的规范调整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已所不欲, 施与人”, 称为社会规范整人与神之间系的规, “钦崇天主在万有之上”天主教, 可称宗教规范(注意:宗教规范也有调整和人之间关系的), 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规范,称为技术规范或自然规范技术规范理的是人与自然力、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的关系, 然属于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 朝霞不出, 行千里”调整的是出行人与天气的关系。再如“起居有节、饮食度”,睡早起,早餐吃好,餐吃饱,晚餐吃少。 5. 社会规范的分类之一社会规范可以细分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切勿损人

利已 )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规范(叛国、叛教、叛党)刑法上的犯罪类型划分:公益犯罪和私益犯罪。

6. 社会规范的分类之二:肯定性规范、否定性规范与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与权利性规

)根据规范对行为的态度, 还可把规范分为肯定性规范、否定性规范与授权性规范。肯定性规范的典型形式是“应该如何”, 如“子女应该孝敬父母”。否定性规范的典型形式是“不应该如何” , 如“不应该损人利已”。授权性规范的典型形式是“可以如何”或“有什么权利”, 如“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结婚”。肯定性规范对某一类行为采

1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

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取肯定性态度, 并以提倡、鼓励、赞扬、命令、责成、敦促的形式来表达, 如“应助人为乐”、“护林光荣”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它的基本功能在于引起它所肯定的某一类行为。否定性规范对某一类行为采取否定性态度, 以劝诫、反对、批评、谴责、禁止的形式来表达, 如“勿损人利已”、“毁林可耻”, “严禁酒后开车” 。它的基本功能是抑制它所否定的行为的发生。肯定性规范和否定性规范又可合成一类, 为“义务性规范”, 与授权性规范(也叫“权利性规范” )并列, 因为无论这两种规范是要求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都是向人们指出他们所应尽的义务。授权性或权利性规范的基本功能是保障个人或群体的某种权利。

7. 社会规范的分类之三:倡导性规范与命令性规范。根据对行为要求的强弱, 可以把规范

分为提倡性规范与命令性规范。提倡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在功能上的共同点在于, 都表达了对某类行为的发生或抑止的期待, 区别在于期待的强弱程度不同。前者是期待但不强求,如大公无私,见义勇为。后者则是表达一种明确坚决肯定的意志,如个人服从组织。

8. 社会规范的分类之四:强制性规范(刚性规范)和非强制性规范(柔性规范)根据是否以

某种强力为支撑, 可以把规范分为强制性规范与非强制性规范。二者在功能上的区别在, 前者能够逼迫人们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 而后者则不具备这种作用。强制性规范是借助某种强制性力量来实施的规范。法律是强制性规范中, 强制性程度最高的一类规范, 它以国家的强制力包括暴力为后盾。行政机关所颁布的政策也是强制性的, 它以行政制裁为后盾。宗教规范。伊斯兰教法中(阿拉伯语称“沙里亚”)规定,已婚者犯通奸,只要有四位证人,可以判处乱石砸死;未婚者犯通奸,只要有四位证人,可以判处鞭打100下,尤其是伊斯兰刑法对于“通奸”和“偷盗”(砍去手足)的处罚更为严厉。仍然存在石刑的国家包括依然实行伊斯兰教法的阿富汗、伊朗、伊拉克、苏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和尼日利亚、索马里、文莱。需要强调的是,命令性规范未必是强制性规范,如果它缺少强制力作为后盾的话。 9. 社会规范的分类之五:从内容和适用范围上划分,社会规范分为道德规范系统法律规

范系统政策规范系统宗教规范系统礼仪系统习俗系统组织纪律规范。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分类。

10. 法律的定义,是法理学最难的问题。法律是一种规范,大多数是国家暴力予以保障的强

制性规范,也有少数非强制性规范(任意性规范);主体是命令性规范,也有少数倡导性规范;既有义务性规范,也有授权性规范;主要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也有少数是调整个人、组织或集体、国家之间关系的规范。法律是权利(Recht,droit),也是一种秩序(社会控制的手段)。法律的直接目的是保障权利和自由、打击和预防脱序行为,维持社会共同体内的秩序。

课堂讨论: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谁以及为何需要规?社会中存在哪些类型规范?各有什么特点?作为规范的法律有何独特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7b7e01c39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