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22-08-05 19:1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欢迎阅读!
古诗词,素养,语文,提升,核心

在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王翔峰

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14



王翔峰

在我国新课改稳步开展的背景下,学科的“核心素养”问题再一次被提及,语文作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学科,也在有条不紊地探索着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未来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语言运用能力不强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由于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社会完全不同,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少有学习兴趣,且很多古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频率不高,导致学生经常出现“被动学习”的问题,核心素养任务任重而道远。有研究认为,古诗词的年代与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小学生本身存在社会实践经验少的问题,难以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再加之古诗词对于韵律有着严格的要求,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难以保证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咏鹅》教学中,很多学生长期生活在城市,甚至完全没有见过鹅,也不了解鹅在游泳时的状态,因此在学习“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会感到难度,自然不会将此类语言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独立思考能力薄弱

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度较高,并且文言文古诗词难以依靠学生的自我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依赖教师的讲解。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依赖式学习的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完全依赖教师,一板一眼的记录着教师对古诗词的白话翻译,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小学生无法真正的对古诗词进行思考。因此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接受后会习惯性的背诵相关知识点,默写古诗词也单纯为了考试,对于课外的古诗词疲于动脑,不愿意接受新的古诗词知识点。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会造成在未来出现严重依赖感,对于自己的学习不自信,不愿意主动思考,最终发展为恶性循环。

3.文化传承能力不足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民长期历史实践的产物,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魂”,而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现代人了解古人社会、文化的纽带,古代文人先贤通过丰富的表现手法与简练的语言,为人们创造出了一幅精美的画卷,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特点,长期学习可达到培养情操的目的。但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自身对于“文化传承”的认知不足,对文化的认同感薄弱,很多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成绩,因此学习过程具有功利性的问题,甚至部分学生学习古诗词是被动的,因为教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才背诵、默写。在这种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积累运用能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

1.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80203c5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