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论文--“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_“中国梦”的路径

2022-05-07 05:01: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梦论文--“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_“中国梦”的路径》,欢迎阅读!
中国,路径,内涵,实现,论文

“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 “中国梦”的路径



习近平同志近期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的表述,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御敌抗争历史的体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是国家梦,中国梦是民族梦,中国梦是世界梦。 (一)“中国梦”是国家梦

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就开始追逐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的梦想。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独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现代化国家做出了艰辛的探索。特别是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提升。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只有国家独立了,人民才能做主人;只有国家富强了,人民才能有地位。 (二)“中国梦”是民族梦

中国梦是民族梦,是历代中国人梦的延续。 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他提出的“大同”思想,表达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

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提出以“少年精神”激励民族使命感,唤醒近现代无数热血青年投身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这些词表明了少年应有的国民品质,表达了他对国家状态的憧憬,也表现出一代知识分子对民族觉醒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

革命先驱孙中山曾梦想“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他在卧病弥留之际提出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仍激励着中国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把振兴中华当作自己的梦想。

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接力梦。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邓小平同志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为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令他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魂牵梦萦的中国现代化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三)“中国梦”是世界梦


中国人口超过十三亿,中国人民实现民主与富强的梦想必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我国始终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繁荣富强符合世界发展的需要。我国实现粮食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改革开30年来,中国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2.35亿,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也表明,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成就的67%来自中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环境,自觉承担了一个有责任的大国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

中国梦的实现会给世界展示一个能够实现“人的自由、充分而全面发展”的美好社会的初期愿景。马克思主义者创立理论,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充分而全面发展。近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梦的实现,必将进一步拓展世界人民通往理想彼岸的道路。 二、实现 “中国梦”的路径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历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它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实现中国梦,就要“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一)行大道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将“道”作为最高本体,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天道无为而无不为。在老子看来圣人的统治,最重要的只在于遵循客观的法则规律——“德”“道”。他告诫统治者,要顺应民众、顺应自然而作为,天下便会自定;他告诫人们,顺应自然规律做事,就能豁达宽怀。老子的道实质上也是追求人生极致境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的表现。 “行大道”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有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著的崇高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民为本

“民为本”即以人民为本。《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表达了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孟子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显示出民是国家的基础。现代的民本思想,其主旨是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到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胡锦涛同志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思想,再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习近平提出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体现了我国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以民为本,才能唤醒人民群众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彰显人民群众自力更生、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使人民群众确立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敢于奉献的价值取向。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三)利天下 利天下,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崛起的手段往往离不开战争,但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民族,中国的发展不能建立在掠夺和


侵犯他国利益的基础上,而是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携手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

很少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中国梦是一个过程,做主人是个梦、国家强大是个梦、人民富裕是个梦,一个个中国梦的实现,必将为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充分而全面发展这个人类最终的共同梦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呢?我个人体会是:不但要坚持既定目标;而且要付诸实际行动;同时要发扬拼博精神。

一、坚持“既定目标” 1、制订好“长期目标”:明确自已对人生理想的奋斗方向。 2、制订好“中期目标”:明确自己对实现理想的五年规划。 3、制订好“近期目标”:明确自己对实施规划的起步安排。 二、付诸“实际行动”

1、要脚踏实地的干。切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要刻苦耐劳的干。切记“有志者,事竟成”

3、要持之以恒的干。切记“成功往往在于再坚持努力一下之中” 三、发扬“拼博精神” 1、要“奋发向上、永不服输” 2、要“败而不馁、胜而不骄” 3、要“励志竭精、矢志不渝”

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只有坚持了既定目标,并付诸了实际行动,且发扬了拼博精神,我们的奋斗才会成功!我们的理想(梦想)才会实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818a70e2c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