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诗词

2023-01-09 06: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诗词》,欢迎阅读!
古诗,天子,喇叭,诗词

《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诗词

《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代表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天子·咏喇叭 明代: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赏析:

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通篇咏喇叭咏得真切,咏得让人信服。

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注释】

朝天子:曲牌名。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腔儿大:声音极为响亮。

官船:指各级官派出来收刮民脂民膏的`官员所乘的船。 抬声价:抬高声价,显示威风。

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谓民穷财尽。 【译文】

喇叭,唢呐,可以吹奏的曲子都很简单,但音量特别大,能盖过一切。不论官儿大的,官儿小的,所有的官船今天来明天去如穿梭一般,全靠了喇叭、唢呐的高嗓门来抬高身价。当兵的听了后当兵的愁,百姓听了百姓怕。哪里去辨别什么真假?眼看见吹翻了这家人,有吹伤了那家人,只吹到了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作者介绍】

作者王磐(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他出身富家,但不喜豪华,不乐仕进,雅好词曲,精通音律,著有《王西楼乐府》。所作散曲清俊秀美,语言幽默,其中有些作品反映了明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悲惨的现实生活。《朝天子·咏喇叭》是他的代表作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81d747bae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