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2023-05-01 15:3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课堂课文解析笔记》,欢迎阅读!
司马光,上册,课文,课堂,语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一、主要内容

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 二、原文和译文 1、原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2、译文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三、词句赏析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赏析:从“群儿戏于庭”我们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院子里,人物是一群小孩子,这群小孩子在玩耍。司马光和小伙伴们一定玩得很开心,可却发生了意外: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危险至极。

2.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赏析:“众”指的是除司马光以外的其他孩子,一看到有人落入缸内,其他孩子都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都乱作一团跑了。“持”“击”是司马光的动作,此时司马光却是沉着地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落水


儿童。“水迸”说明水往外涌的速度非常快,证明瓮大,水多,与前文“足跌没水中”相互照应。 四、课文重难点探究

1.司马光是在什么情况下“击瓮”的?

答:司马光是在一个孩子跌进水缸,完全被淹没,而其他孩子因恐惧纷纷逃跑的情况下“击瓮”救人的。 2.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司马光是一个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果断的人。 3.作者写了司马光的表现,还写了其他孩子的表现,为什么这样写?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8c8943955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