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自杀论

2022-12-24 07:2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正确看待自杀论》,欢迎阅读!
看待,自杀,正确,如何

<<自杀论 >>读书报告

《自杀论》是埃米尔•迪尔凯姆的社会学著作。作者在书中批判 了以个体心理学解释自杀现象的传统理论, 建立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 关系分析自杀的理论, 阐述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认为当个体同社会 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发生障碍或产生离异时, 便会发生自杀现 象。自杀有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 4 类型。

迪尔凯姆在书中运用了社会统计的方法, 特别是以统计交互表格 的形式,展现了大量的经验资料,用以说明自杀现象受到民族、自然 环境、性别、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程度等社会事 实的影响,从而建立了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 迪尔凯姆对自杀类别的 区分及解释,还为西社会学的异常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首先,毫无疑问自杀不单单是一种个人行为, 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且是愈来愈严重的社会现象。 但是,对于自杀的影响究竟是社会因 素多一点还是个人因素 或者说非社会因素 多一点,究竟是由社会环 境所决定还是由个人状况所决定, 个人以为是后者。 哲学上讲内因决 定外因,如果这是永恒的真理,那么什么是内什么是外,一目了然。

因此,自杀的决定因素是个人素质和心理状态, 只是由于人的性格一 旦形成就很难更改, 而人的际遇遭变也是难以预期, 于是讨论个人因 素的影响就显然意义不足。 那么把讨论重点放在相对容易把握和调和 的社会因素上,倒也是正确的。

对于自杀的实质, 或者导致自杀的本质原因, 个人以为是人性中 一种精神状态,叫作 "空虚" ,而导致这种状态的本质是:闲暇。人 作为一种生命而存在, 其最大的悲哀是没有大彻大悟就要无可奈何地 死去,是即便大彻大悟也要无可奈何地死去。 人生因其不可避免的必 然死亡,漫漫一生浓缩为一场等待,等待的竟是悲剧的死亡。而我们 大多数人之所以心安理得地活着, 就是因为我们能忘却, 于是世界依 然充满了欢歌笑语明争暗斗熙熙攘攘和热热闹闹。 " 不为无聊之事, 何遣有涯之生 ?" 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哲学 只是现在的问题是, 人太空 闲了。

社会愈是进步, 文明愈是发展,留给人的闲暇也就愈多,脑子也 就愈复杂,于是无聊、寂寞、孤独和恐惧也愈见出现,自杀也成为一 种愈渐严重的现象, 自杀率始终居高不下并且大有上涨的趋势。 事实

虽然说自杀是一种严重的现象,而选择自杀的人终究只是极少数, 这些人可能存在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问题。 迪尔凯姆在书中也为防止 和消除自杀

1




提出了一些设想, 比如对自杀者实施惩罚, 不给他的尸体

葬等以儆效尤; 比如对悲观主义者采取必要的措施, 使其精神状态 恢复正常;比如改进教育 培养人们的坚强性格;比如发挥家庭的亲 情作用;比如最主要的是说恢复行会,建立职业组织,使个人命运与 集体组织联系起来。 除了第一条很不合理之外, 后面几条都是比较积 极的措施。正如迪尔凯姆所说: " 集体的感情之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力 量,是因为使每个人的意识体验到这种感情的力量在所有的人当中互 相引起反应。

因此,这种感情所达到的强度取决于共同感受到这种感情的个人 意识的数量。 " 因此主要的方式就是增加人际交往,积累更多的亲情 友谊,使之不太感到孤独和空虚,也就可以维持生的乐趣,如斯宾诺 莎所说的使一个 "较少想到死 " 。生命是无价的。然而,有些人却无 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尊重生命,视生命于儿戏,更有甚者采取极 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于此, 我感到十分的痛心疾首。虽然一 直以来都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做,是因为一时的冲动 ?抑或是蓄

谋已久?还是其他原因 ?直到我读了涂尔干的《自杀论》 ,我才对这些 人、这些现象有另一点的体会,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自己爱护每一 个生命!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9085f1d52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