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红棉袄

2022-08-29 12:0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雪地里的红棉袄》,欢迎阅读!
棉袄,地里

雪地里的红棉袄



三十年前,我八岁。

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月十分凄惶。 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

于是,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夏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驮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十五岁,嫁来时,驴屁股上曾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大约是那年的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却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饭,留给我的,里面掩着两个鸡蛋。

我没喝,也没吃。

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那两个鸡蛋,“还热,吃吧。”

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

二十年前,我十八岁。

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

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现在,我三十八岁,号称作家。

父亲和大哥已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大嫂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到写这篇文字,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 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得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自己疼自己。”

我没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眼睛已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三十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问题及答案】

1.嫂子穿着红棉袄,我将其看做雪地里的一团火焰,而嫂子后来穿的蓝、黑棉袄也看作火焰,为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⑴因为嫂子的心像火焰,情像火焰,温暖着我的心。

⑵嫂子在我心里的形象是像火焰一样温暖我的,给我力量的。

⑶嫂子已经成了一种象征,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嫂子在我心里的形象。情景相融。给读者一种温暖的感觉。

2.文中写到嫂子的红棉袄,蓝棉袄和黑棉袄,"棉袄"贯穿全文,实在是作者巧妙构思!你能说说妙在哪里吗?

⑴棉袄一词在文章的不同处分别出现,使全文贯穿于一线,紧凑而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而严密。


⑵由棉袄自然而然比喻成火焰,以火焰象征嫂子的心灵,以及带给我的温暖,棉袄本身也带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如嫂子的心灵。

⑶每个棉袄的出现,都是一种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三种不同的颜色,三种不同的场景,由棉袄的颜色逐渐变深,而始终在作者心里是火焰的颜色,代表作者对嫂子的感情越来越深。

3. “我”8岁那年,为什么没吃嫂子留给“我”的米饭和鸡蛋,反而跑到河边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因自己和哥哥误解了嫂子而歉疚,因嫂子对自己特别疼爱而感动。

4.文中划线的句子为什么要反复写“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为什么她穿蓝棉袄、黑棉袄时“我”仍觉得她是雪地里的一团火焰?

以景衬情,用外面世界的寒冷衬托嫂子给我的温暖,衬托嫂子火热的心。 嫂子对我的一颗火热的心,她给我的爱和温暖,让我感觉她是雪地里的一团火焰。

5.文中开头已经交代“30年前,我8岁”,为什么还要在后文写“20年前我18岁”、“现在我38岁”?

按时间顺序结构全文,使文章层次分明;说明嫂子一直在给我关爱亲情,她的爱伴随着我生命的历程。

6.有人说,全文主要写“我”和嫂子,文章最后一节又突然写“我”的侄女,这是画蛇添足,你是否也这样看?说说你的理由。

结尾不是画蛇添足,而是很巧妙。简洁的语言交代“我”的侄女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也是为了突出嫂子对家人的爱、对家庭的贡献。

7.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本文能以情动人,源自作者生动的描写,请针对本文所运用的某种描写手法,结合文中的材料,写一段简短的评论。



8 .第一部分第二段“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表达非常形象,说说它的具体意思。

孩子们多而贫苦,家里靠父亲的操劳支撑着、父亲是家里的脊梁

9.第一部分加点的两个字“舔”和“赶”用得非常好,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舔和赶更加具体表现了家里的贫困,在那时一点米粒或者米汤都非常珍贵。 10.第三部分,“我”日记中的那句话如何理解?

嫂子为家里日夜操劳,对“我”不辞劳苦的照顾,她希望“我”能好好读书,有个好未来,这些年她为这个家不知老了多少,所以说“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11.全文三次把“嫂子”比喻成雪地里的“一团火焰”,你如何理解这个表达作用?

在寒冷的冬天里,嫂子给的亲情就去火把般温暖,所以文中把嫂子比喻成火。 12.文中作者说,嫂子其实是最美的。为什么做着会这样认为呢?你觉得在你的身边什么人最美呢?为什么?

嫂子已经年老,脸上的沧桑劳累让她不再美丽,可是嫂子是个具各种传统美德的女性,美丽的心灵让她成了最美丽的人。母亲往往是最美的,因为她的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92985bcf121dd36a32d82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