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

2023-02-15 15:2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农"问题》,欢迎阅读!
三农,问题

浅谈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自古以来,中国不仅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而且一农民大国著称于世。中国有9亿的农民,大约占到中国人口的70%所以农民的各项指标对中国的整体水平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同时也是弱质产业。中国的农民构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独一无二的社会群体,农民数量大、素质低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巨大制约因素。作为一个在农村生活了十几二十年的人,我清楚的知道农民也不想这样,他们也想发展,他们也想过上好日子。但是路在何方?

1840年以前的社会就是典型的传统社会。在传统社会中,农民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身份,是受剥削、受奴役的宗法共同体成员,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低下。农民的全部经济活动都是围绕家庭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展开的。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很少,社会组织化程度低,社会结构稳定,他们所充当的社会角色极为有限,社会阅历和体验贫乏,社会生活内容单调。血缘和地缘是传统农民社会两个最主要的联系纽带。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地缘的地方性使得农民生活互相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人们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社会学家把这种社会叫民俗社会或礼俗社会。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民尽管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农民的社会地位虽然逐步有所改善,但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从理论和法律地位上讲,农民是全体社会成员中具有平等地位的构成部分,与工、兵、学、商、干享有同样的权利,并不低人一等。但是,农民的实际社会地位与名义社会地位相差甚远,在社会结构中农民的实际地位处于最底层。城市里人看不起农民,觉得他们脏,穿着破烂,不懂礼貌,没有文化。鄙视农民,看不起农民职业的社会心理根深蒂固。孰不知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长期存在的农产品短缺现象已发生根本改变,过去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被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的状况所取代。农业生产力水平已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成就是不容否认的。但是仅有这些成就是不够的,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还需要更大的发展,因为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

我是一个从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在农村生活了二十余年,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过的有关农村的事。从初中到大学,历史和政治课上有很多时间在讨论土地所有制的问题,现在农民都分到土地了,而且国家把农业税也免了,这可谓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头一次,但是现在在我生活的那个农村,有很多人已经不种地了,即使是种,也种的很少,够自己一家人吃就行了。有地了,而且不用交税了,但大家却不种地了。其实这不足为奇,仅仅靠种地是养活不了一家子人的。现在出去打工的人,一个月的工资买的粮食一家人已经足够吃了。因此,大家宁可背井离乡出去打工也不种地了。农村里留下来的都是些老弱妇孺,他们在家里只能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表面看起来这也没什么,但你仔细想一下,打工能打一辈子吗?这必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为父母都出去打工,子女的教育就是个问题,子女教育跟不上,他们还是逃不了打工的命运。我个人认为种地不能养活家人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太低。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尽管有较大发展,但总体上来讲,我国农业生产仍然处于依靠人力和畜力的小农业阶段。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机械化大农业。可以说,进入WTO后,我国农业与美国的竞争将是“牛VS飞机”的较量。“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很多农村的地都在山上,路连人走起来都有困难,更何况机器。所以我认为初级的盘山公路对农业的发展很重要。二是各种农业的技术还量较低,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我国农业科技是有很大发展,水稻育种技术处于世界前列。更多的农作物的育种技术比较落后。比如,原产于我国大豆,我国还是传统的育种技术,单位面积产量低,含油量低。现在美国大豆采用了转基因技术,单位面积产量高,含油量高。


而且很多技术并没有被广泛的应运到实际生产当中去。在农村农作物加工滞后。对农作物进行加工,既能开拓新的市场,又能增加农村经济产值,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然而,我国很多地方大多数农产品没有加工或很少加工,仍然停留在出售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上。在很多农村根本就没有什么产业,没有工厂。因为农民没有开办工厂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确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很难,必须从最根本的教育做起。很多年以来,政府对农村、农民做了很多事,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但很多政策的执行度并不高。比如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国家会报一部分医疗费用,但是药价却被抬高了。因此农民的负担是减轻了,但是并不明显。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这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以我现有的知识我无法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去解决。我只想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一是必须提高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执行力,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各种政策才能切实的起作用。二是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以让有能力的大学生进村进社,实地帮助农民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帮助农民创业,改造传统农民,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从旧的传统意识中解放出来,促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三是大量的修乡村公路和盘山公路,为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做准备。四是将科技含量高的农作物推广到农村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能使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是切实落实对农民自主创业的鼓励使乡村、农业企业化、产业化。六是要坚持“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进行费税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

希望中国的农业能早日实现机械化、企业化、产业化,转变成为现代化农业。农民们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和其他阶层的贫富差距能尽量缩小,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不在低人一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9450648852458fb770b56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