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标准化生产技术

2024-01-31 20:44:4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姜标准化生产技术》,欢迎阅读!
生姜,生产技术,标准化

生姜标准化生产技术



一、播前准备

(一)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翻晒垡,翌年解冻后再细耙12遍。播种前667m2施优质圈肥5000kg氮磷钾复合肥4050kg腐熟豆饼100120kg

(二)种姜处理

1、晒姜与困姜 “惊蛰”后,从窖中取出种姜,用清水洗去姜块上的泥土,然后平铺在草苫或地上晾晒12天,傍晚收进屋内。经过晾晒12天,再把姜块置于室内堆放34天,姜堆上盖草帘,促进养分分解。

2、选种 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有光泽、肉色鲜黄,质地硬、不干缩、未受冻、无病虫害的健壮姜块作种姜,严格淘汰瘦弱、干瘪、发软或肉质变褐色的种姜。

3催芽 将选好的姜种置于暖室、火炕等处催芽。保持空气湿度8085%温度2225℃,培养长0.51.0cm,粗0.50.7cm的短壮芽。每个种块上一般只保留1个肥胖的幼芽。

二、播种

(一)播种密度 一般在“谷雨”前后播种,667m2用姜种200500 kg小姜可采用行距5055cm,株距1617cm,每667m2种植7500株左右;大姜及缅姜可采用行距6070cm,株距1920cm,每667m2种植5000株左右。

(二)播种方法 按设定行距开沟后浇足底水,等水渗下后按设计的株距把种块水平摆放沟中,然后将种块轻轻压入土中,使姜芽与土面相平即可。为避免日晒伤芽,随排种随用潮湿的细土盖在姜芽及种块上,待排完姜种后,耧平沟面,保持覆土厚度45cm

三、田间管理

(一)除草 播后趁土壤湿润时,每667m233%二甲戊乐灵乳油150180ml,兑水50kg均匀喷在沟及周围地面上,随即覆盖地膜。

1




(二)遮荫 出苗前后,在姜沟南侧或西侧插姜草。立秋后应拔除姜草。 (三)浇水 幼苗前期,以浇小水为宜。幼苗后期,应根据天气和土壤情况适当勤浇水,但夏季浇水,以早晨、傍晚为好。另外,夏季大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立秋后姜株进入旺盛生长期,应勤浇水,一般每46天浇一次大水,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收获前一周停止浇水。

(四)施肥 在苗高30cm左右、并具有12个分枝时,施壮苗肥,每667m2施氮磷钾复合肥1520 kg;立秋后,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每667m2施氮磷钾复合肥4060 kg、豆饼75100 kg9月上旬,当姜株具68分枝时,每667m2再施氮磷钾复合肥4050 kg,随即浇水。

(五)培土 一般在立秋前后结合拔姜草和大追肥时进行第一次培土,即把原沟背的土培在姜株垄部,使姜沟变为垄,以后可结合追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培土,逐渐把垄面加宽、加厚,为根茎膨大创造条件。

四、病虫害防治

(一)土壤处理 对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氯化苦药剂处理土壤。 (二)姜瘟病 实行轮作换茬;严格选用无病姜种;当田间发现病株后,除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外,还应把四周0.5m以内的健株一并去掉,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盖严并覆盖地膜。为防止浇水时病菌传播,应使水流绕过发病地带。 (三)茎腐病 667m270%甲基托布津WP400g77%多宁WP750g,加土30kg拌匀沟施后,再在沟内轻耙一遍后播种。45叶期用多宁加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或喷雾。

(四)姜斑点病 发病初期,叶面喷70%甲基托布津WP1000倍液,或75%菌清WP1000倍液。

(五)线虫 结合培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灌根,每株250300ml

(六)姜螟 5%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五、采收 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初霜到来之前收获。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97856c00c22590102029d7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