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2023-01-10 00:4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欢迎阅读!
商业性,俱乐部,体育健身,对策,现状

我国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 孙殿恩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2年第8



收稿日期:20120616

作者简介: 孙殿恩(1977 ),男,山东莱阳人。德州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孙殿恩

(德州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德州253023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管理现状和发展对策展开研究,剖析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8012502

商业性健身俱乐部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并迅速风靡欧美,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健身方式,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今,健身运动已然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它的意义不仅仅是追求时尚,更重要的是收获健康。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健康的追求日益强烈,各种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应运而生。它首先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出现,随后向中、小城市扩展蔓延。近年来中国的健身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不但出现了像“北京月坛天行俱乐部”、“北京青鸟健身俱乐部”等著名的健身俱乐部公司,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国外知名健身俱乐部来中国落户,对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组织管理,进一步推动我国健身行业的发展成

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将针对我国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管理现状展开研究,并提出发展对策。

一、健身俱乐部概念界定

健身俱乐部又称健身房、健身中心等,是指通过为大众提供有偿健身健美服务而获取经济效益的机构,获利是其根本目的。专业的健身俱乐部应该具备科学的管理手段、先进的设施、良好的场所、专业的健身指导人员、优质的服务,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人们通过体育锻炼收获健康。健身俱乐部可分为单项性健身俱乐部和综合性健身俱乐部,或根据经营形式分为酒店或高级公寓附属健身俱乐部、非连锁健身俱乐部、连锁健身俱乐部、社区会所等。

二、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管理现状及其影响

(一)健身俱乐部内部自我管理

健身俱乐部的内部管理机制往往因为规模、管理层结构、课程设置等因素的差异而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我国健身俱乐部内部管理呈现出粗放式管理、管理人才和专业教练员缺失、服务理念缺失、经营内容单一等特点。俱乐部内部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是导致俱乐部内部管理水平低的直接因素;专业教练员缺失,难以为消费者开展专业、科学、安全的指导和训练,


致使俱乐部的专业性遭遇质疑;目前除少数大型健身会馆外,大多数俱乐部管理者对于服务理念缺乏较深的认识,服务标准缺乏,俱乐部管理不够人性化,顾客流失量大,短期内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长此以往,俱乐部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容易被消费者淘汰。因此,要保证俱乐部的长足发展,必须加强俱乐部内部管理,提高管理人员和健身教练员的专业素质,丰富经营内容,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时刻关注消费者的需求,用情感诉求方式拢住消费者的心。

(二)健身俱乐部行业组织间的管理

我国健身俱乐部普遍起步晚、规模小、发展不成熟,行业规范缺失,行业整体管理水平薄弱,行业协会亟待完善,行业组织间的自律性管理很难形成。目前,我国商业性建设俱乐部之间竞争多合作少,内耗相当严重,甚至在行业内部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一些俱乐部为牟取暴利,不顾市场需求,大肆抢占市场,非法经营,大搞价格战,开展不公平竞争,致使行业组织间钩心斗角、俱乐部市场混乱无序,健身产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被大肆削弱,不仅制约了健身行业的长足发展,还对包括体育器材、服装等健身相关产业在内的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

(三)政府管理

在政府管理层面,我国健身俱乐部市场的发展面临政府管理体制、法制不健全的问题。目前为止,我国在体育健身行业的管理方面仍未形成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使体育健身行业由谁管、管什么以及怎么管等问题一直缺乏明确的规范政策指导,政府部门职能混乱,交叉管理现象严重,多头审批、体育设施重复建设等状况层出不穷,极大的挫伤投资者投资体育健身行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影响建设俱乐部市场的生存发展空间。

三、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

(一)提高健身教练员素质,进行市场规范

提高教练员的整体素质,进行市场规范,是促进体育健身俱乐部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体育健身俱乐部要充分认识到健身教练员对于俱乐部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对部分无资质的教练员进行培训再学习,提高教练员的文化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强市场规范,清除无资格的教练员;同时,体育俱乐部经营者应把眼光放的长远一点,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教练员工资待遇,要综合考量教练员素质水准、贡献价值多少等因素,保证工资待遇合理。另一方面,教练员应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服务理念,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合理、规范的指导和训练。

(二)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性建设

1.建立完善行业协会组织,形成合理的行业规范

一方面,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提供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引导健身俱乐部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的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加强行业自律性,构建健全的俱乐部市场运营环境;另一方面,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应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加强合作,开展良性竞争,使资源得到有效分配和利用。

2.连锁模式、电子商务与俱乐部的结合

经济的日趋国际化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将连锁和电子商务引入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连锁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加盟连锁品牌健身俱乐部,可以拥有统一的企业


文化、管理策略、标志系统、广告策划、营销策略等,使俱乐部品牌化,提高了各项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推动我国健身俱乐部国际化进程;另外,互联网和电子技术的崛起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适时的将电子商务融入到健身俱乐部的运营过程中,运用信息时代的便利工,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全面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服务。

(三)明确政府部门职能,健全政府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健身行业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政府部门职能混乱,不仅严重挫伤了投资者投资健身行业的积极性,还影响俱乐部市场的市场发展空间,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健全政府管理体制,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能。首先要明确政府部门职能,解决政府管理的混乱状态,交由特定部门对健身俱乐部进行统一管理,使由谁管、管什么以及怎么管问题明确化,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其次,健全政府管理体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俱乐部行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多种形式、多种融资经营俱乐部的发展,在场地、资金、人员配备和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大力扶植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此外,政府应加强体育锻炼和健身的教育普及力度和宣传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体育健身宣传活动,推广全民健身计划,提高国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直接刺激体育消费。

四、小结

当今世界,由于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俱乐部的数量急剧增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我国商业性体育俱乐部应从自身管理、行业组织间的管理和政府管理三个层面明确当前管理现状,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俱乐部管理完善,加强俱乐部内部管理,树立服务理念,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性建设,完善政府职能,建立合理有效的政策和规章制度,构成完整的俱乐部组织管理体系,推进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左庆生.体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秦椿林.体育管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郑玉霞.北京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行为与营销策略的研究(B)[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4]肖林鹏.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述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

5 孙克宜,秦椿林.试论体育管理体制与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9840ecda9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