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

2022-03-19 05:2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欢迎阅读!
周长,教案,数学,小学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知道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能够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圆的周长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大头儿子家的圆桌开裂,爸爸想用铁皮将圆桌固定起来的情境,请同学帮忙计算需要多长的铁皮。

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不难想到计算需要的铁皮实际是计算圆一圈的长度。

教师明确,圆一圈的长度即为圆的周长。 引入课题 —— 圆的周长。

( )探索新知 1.探索发现 学生活动:

同桌之间利用手中的圆形教具,测量圆形教具的周长。

1 3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及测量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根据圆的特征,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圆的大小有关,圆的大小与圆的半径、直径有关。

教师明确直径是半径的 2 倍,可看其中一项即可。 2.探索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 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 8 分钟时间,利用手中不同大小的圆形教具,测量其周长及直径,并做好数据记录。观察测量结果,计算数据间的特殊关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

小组汇报分享测量结果,教师板书。

学生分享计算结果,其中和、差、积无规律,商值在 3.1 左右。教师鼓励学生再多测量几组数据,并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学生汇报通过多次测量计算比值总在 3.1 左右。 教师讲解:

实际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命名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向学生展示其写法和读法。

给出圆周率的特点:

2 3


(1)是一 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 (2)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将其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 (3)现在为了方便只要取小数点后两位即可。

( )应用新知 问题:

大头儿子家圆桌直径为 1 米,求需要买多长的铁丝 ?3.1米够吗 ? 教师强调:

根据公式需要 3.14 米,不可四舍五入到 3.1 米,通过进一法,要买 3.2 米的铁丝。

( )小结作业 提问:

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课后作业: 回家找一个圆形,借助直尺测量,计算出周长。 四、板书设计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9c847127a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