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赏析

2022-09-18 03:1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豆赏析》,欢迎阅读!
红豆,赏析

线



文学与传媒系学生作业纸



姓名 陈凤 课程名称

学号

1410104113

专业班级 影视编导 任课教师

刘熹老师

现代文学

《红豆》

——宗璞

《红豆》是发表于文革前夕宗璞的成名作,也是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50年代的作家基本无法挣脱政治意识的束缚,无法跳出爱情+革命的枷锁,而宗璞的《红豆》却能够真正从爱情本身出发,真实地描写青年知识分子的真实情感生活,其主题的突破及人性化的思想表达在十七年文学中独树一帜。作者以其细腻的手法及独特的女性意识,结合时代的潮流,向我们讲述了一段特殊年代的引人深思的爱情故事。写出了丰富性和复杂性,反拨了传统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模式,展示了五十年代,那个爱情与革命相互交织的时代,青年人的对人生的选择,获得与舍弃之间的矛盾,挣扎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真与美。体现了作家对爱情、对人性的一种关怀。 作品运用倒叙的方式描写全国解放前夕女大学生江玫与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小说的开头就是写江玫时隔六年后从新回到北大从新住到读书时的寝室,在耶稣的十字架后发现了两颗红豆,以此来勾起了女主人公的回忆。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江玫与齐虹从相识,相恋到最后决裂分手的全过程。在幻想、期待、甜蜜、痛苦、矛盾、悲伤……这一系列丰富的心理活动,全文以女主人公江玫的爱情和革命两条线索下交错发展。故事开始时让人觉得小说就是要写江玫与齐虹的爱情故事。齐虹对江玫的深情告白里说:“我看见了你,当时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和你在一起,就像你头上的两颗红豆,永远在一起。”而此时的江玫也表现出了对齐虹深深的爱。可是小说刚开始时江玫就有发现自己与齐虹的某些看法与观念是永远都不会一直的。甚至当江玫的朋友萧素知道他们在一起时也问江玫是否与齐虹有一样的认识一样的期望。江玫的内心与萧素说的话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如果故事情节就这样发展也许并不会对江玫的内心产生多大的冲击。可是整个故事的背景是在革命时期,面临着日寇的侵华,江玫作为北大的一个爱国学生,有满腔热血,讨厌现在的社会,期待共产主义,这些变化把小说情节推向深处。此时的江玫就是一个无产阶级,儿齐虹










是银行家的儿子,可谓是资产阶级。他们所处的阶级不同固然导致了他们最后的抉择。所以当江玫听说美国扶持日本的运动时,她毫不犹豫的参加到游行队伍中。而此时的齐虹却是一个劲的劝江玫不要参与,还叫江玫与他离开中国。此时故事达到了高潮,江玫得知好友萧素被捕,回家告诉母亲是意外得知父亲15年前也是被捕。突然亲情与友情都压在了江玫身上,更加坚信了她参与革命的信念,最后痛别齐虹。小说真实而令人信服地记录下江玫性格与心灵的清晰脉络。拨开纷扰的爱情雾霭,透露出的正是主人公热诚而透明的心,江玫的信仰与追求,也是祖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那个生机勃勃、孕满希望的年代里一代人拥有的共同的真诚信念,符合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从迷惘到觉醒、软弱到坚强的思想感情发展逻辑。不但揭示了爱情为革命服务的主题,而且显示了人的本性和感情的丰富和复杂性。

《红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女性意识的体现。 它的主题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又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小说。正像宗璞所说的,每个人都要不断地面对十字路口的选择。选择本身并不难面对,有些选择对于一个坚定的人来说其实是理所当然的,然而难以面对的,是选择背后所要承担的感情上的痛苦,这是人性的悲剧。宗璞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恰到好处地抓住了女性心理中理智与情感的差距,并将其淋漓地表现了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9feff907fd5360cbb1adb4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