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党建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进

2022-06-15 10:4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党建+”引领基层党建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进》,欢迎阅读!
共进,基层党建,党建,引领,乡村

“党建+”引领基层党建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进

作者:贾文龙

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16年第8



基层党建是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固安县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找准两项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以新的党建理念和方式,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模式,将党建与经济、文化、民生和社会管理等相结合,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激发党员队伍的活力和干劲,推动了基层党建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进,呈现了“1+1>2”的高附加值效果。

“党建+民生”模式,推动群众福祉新提升。固安县把民生事业作为抓好党建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瞄准基层短板弱项,将后进村整顿转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采取县领导指导帮、工作组驻村帮、乡镇干部对点帮、先进村街带动帮“四帮”形式,整合外力,加大投入,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完善配套设施,保障农民需求。近年来,固安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对全县419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仅2015年,就完成道路硬化368公里,植树绿化7万余亩,新建农村中小学48所,新建村街文化广场95个,改造厕所29150座,安装太阳能路灯6433盏,农村医、学、路、水等问题基本解决,实现了生活、娱乐、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党建+服务”模式,创建服务群众新载体。近年来,固安县先后投资2.3亿元打造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推进服务群众“一站化”;深化服务群众“两个代办”,推行早服务、延时服务、特事特办等服务方式,推进服务群众“便民化”;推行村干部坐班制(轮班制),每村招聘社会事务协理员,配强服务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推进服务群众“专业化”;投资3000多万元研发一体化审批服务网络体系和应用软件系统,投入7500万元实施“天网覆盖”工程,安装视频监控6923个,推进服务群众“网络化”;结合党员志愿服务,动员全县党员干部开展驻村联户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推进服务群众“多样化”,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党建+经济”模式,培育农村发展新亮点。固安县突出党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巾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将支部建在专业合作社、产业链条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依托路网交通和产业布局,围绕“六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服务阵地好、工作机制好、发展路径好、村街面貌好)标准,开展以“抓党建提升、建美丽乡村”为主题的基层党建示范区建设,规划建设13个基层党建示范区,打造了一批以林城、屈家营、河津为代表,具有产业支撑、人文特色的精品典型,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同时,将南部温泉旅游片区、巾部现代农业片区、北部万亩梨乡民俗文化旅游片区和西部东湾乡村旅游片区进行串联打造,形成了由点及线、连线成片的“党建+美丽”乡村旅游格局,达到了“建好一个点、带动一条线、辐射一大片”的效果。

“党建+管理”模式,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固安县推行网格管理服务模式,突出网格在联系基层群众、推动基层治理、优化服务管理资源中的基础地位,对应网格建立乡镇和县直机关干部联村、村干部和骨干党员群众连片、党员和村民代表联户的管理框架,实现网格党建在农村的全覆盖,以基层组织坚强的领导力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执行力。同时,推行农村党组织堡垒星和党员先锋星“双星”指数考评机制,将党建、发展、民生、综治、文化等工作纳入考评体系,每年进行评星定级,促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在“三清一拆”和垃圾治理工作中,村党组织发挥“灯塔”效应,党员发挥示范作用,全县12000余名党员干部踊跃参与美丽


乡村建设,通过带头拆、自行拆、协助拆、发动亲属拆,保障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实现了以党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党建+文化”模式,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近年来,固安县实施乡村文化建设专项行动,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将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医务室、警务室等进行整合,集中建设集办公议事、村务公开、事务代办、信访代理、医疗卫生、邮政服务、购物超市、文化娱乐、信息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村民巾心。结合村庄规划和文化特色,设立村庄标识,大力推进村街文化广场、村史馆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村民文化活动,成立广场舞队、秧歌队、篮球队等文体组织1000支,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举办村民讲习所,进行专题讲座和技能培训,建好用好农村书屋,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 “五好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最美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形成文明的乡风民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a127e82a0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f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