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 小提琴 协奏曲_赏析

2023-03-24 07:0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梁祝》 小提琴 协奏曲_赏析》,欢迎阅读!
梁祝,协奏曲,赏析,小提琴

蓝衫团 是中央苏区的一个文艺团体,它创建于1933年4月4日。兴国也于同年6月成立了蓝衫团。蓝衫团演员每人备有一件蓝衫,上襟缝有一块三角旗状、外红内白的夹层布,红色代表革命人物,翻出白色的一面代表反动人物。蓝衫团的名称是因袭苏联的称呼。在表演艺术上,蓝衫团立足并扎根在客家赣南这块土地上,融入了客家民间舞蹈、说唱等艺术形式,使剧目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剧目内容上,真实地反映了客家人耘田、收割、砍柴、挑担等劳动场景,为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蓝衫团的演员队伍中,也以客家民间艺人为主体。最著名的有《海军舞》《新海军舞》军事演习舞》《耘田花鼓》《葡萄仙子》《可怜的秋香》等。蓝衫团的文艺演出活动,为争取广大群众以及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红色政权、消灭反动势力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江阴参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32年因猩红热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

冼星海 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之称。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10月病逝于莫斯科冼星海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 阶级革命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在他去世后的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从冼星海的生平事迹透视其人格品质,并对其人格品质生成的历史文化基因与现实土壤进行分析,对于当今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中国音乐家。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19314月聂耳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聂耳一生共创作37乐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他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这短短的两年,却创作出《金蛇狂舞》、《卖报歌》、《梅娘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的歌曲.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辉煌。聂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个特定的民族危亡时代所造就。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也都是当时环境下人民的心声。日本侵华和国内抗日群众运动的风雨,在他心中激起澎湃的心潮,音乐与革命从此结合到一起.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简介:<<梁祝>>创作于1959.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

,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这首绚丽多彩,抒情动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

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的欢迎,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

欣赏提示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用奏鸣曲式写成,结构如下图:




(一)呈示部: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1.主部,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 在音色浑厚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2.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3.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4.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5.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B徵调,2/4拍子) 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展开部: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F调,4/4拍子) 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2)楼台会B徵调、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得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3)哭灵控诉 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再现部 4)化蝶 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a2e7d701711cc7931b7164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