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表达方式

2023-02-08 10:3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的表达方式》,欢迎阅读!
诗歌,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方式



一、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例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2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二、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等。讲究方法:多种感官结合,如常见的视听结合,从味觉、触觉入手等。讲究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诗歌艺术中的“虚”一般是指视觉中看不见、 摸不到,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虚象和空灵的境界;诗歌艺术中的“实”,一般是指客观世 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应该注意,虚和实是相对的,在诗歌中或以虚写实,或以实写虚,或虚实相生,创造出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境界。解题时要注意分清虚实,发挥联想和想象,体味表达效果;要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切忌泛泛而谈。

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三、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尿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四、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


1.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 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 “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3.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4.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 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比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四句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写蝉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饱。后四句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漂泊不定,故园荒芜,何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

5.托物寓理。一 般是哲理诗,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用典抒情达意。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a2f2699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