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起源及风俗

2022-04-05 23:01: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元旦节起源及风俗》,欢迎阅读!
风俗,起源,元旦

元旦起源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屡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方法〞,将公历1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阔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成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国元旦习俗

中国元旦原是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是纪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


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19499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国纪念采用西历,从此公历的11日就变为中国的元旦,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旦趣俗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那么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妇女坐上市长椅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 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平安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a5d13cda9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