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进课堂对小学民乐社团教学的促进作用

2023-04-21 13:35: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器乐进课堂对小学民乐社团教学的促进作用》,欢迎阅读!
器乐,民乐,社团,课堂,促进



器乐进课堂对小学民乐社团教学的促进作用

作者:何月葵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112

【摘要】在现代化的小学音乐课堂建设中,如果要想更好地实现音乐课堂的非常规化发展,在学生们的发展条件中,要不断地形成良好的发展条件,在其展示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形成发展的意识,在发展的能力和氛围中凸显成功的价值。因此,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要不断地丰富器乐进课堂的形式,帮助民乐社员更好地教学,为器乐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

【关键词】器乐;小学音乐课堂;民乐社团;促进发展

自从新课程改革发展以来,学生们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的形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在立德树教育理念发展中,学生们如何能多项的培养自身的技能,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成为我们现阶段的发展条件。因此,在如今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逐渐的鼓励将器乐走进教学的课堂之中,能逐渐地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教育的发展形式中,逐渐重视器乐的发展条件,为学生们的综合发展提供动力。 一、器乐进课堂对民乐社团教学的重要性 1.器乐进课堂为民乐社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一直没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中,以器乐为教育载体,让其促进音乐课堂的发展,能让音乐的课堂更加具有生动性,也能不断地帮助小学生们逐渐参与到音乐的课堂之中,日积月累的器乐教学,让学生们的节奏感与音准概念大大提升,促进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为民乐社团的发展,提升小学音乐民乐社团教学的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多个班的调查发现,凡是课堂小乐器学得好的学生,其学习民乐的兴趣特别浓,而且上手特别快。 2.器乐进课堂能增强乐感

器乐的演奏对于小学生们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学生们不仅要学会识谱,还要在识谱的基础上学会动手演奏,这样的形式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的重要前提,帮助学生高速运转自身的大脑,真正做到手脑并用。因此,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每节课都能演奏一些小曲目,从不准到比较准,最后完全准。艺术都是工多艺熟,学生拿起乐器随便一奏就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了。事实证明,民乐社团里凡是有器乐进课堂的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特别强,如,四年级参加民乐社团的学生龙芊羽、王子宁等,学习民乐一年多就能参加大团






排练。在教学之中,更好地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的素质体现出来,促进学生们的发展和提升,为学生们的能力建设提供良好的价值素养。 3.器乐进课堂推动民乐社团的发展

学习兴趣是学生们学习的关键,也是能更好地学习音乐课程的关键步骤。因此,在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中,一定要让器乐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帮助学生们在兴趣的趋使下,将民乐社团更好地构建起来,促进民乐社团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更好发挥作用,为学生对器乐文化的了解和器乐演奏的形式产生更多的兴趣,最终服务于发展的形式。小器乐课堂推动民乐社团的发展,民乐社团又促进课堂器乐学习的兴趣。 4.器乐进课堂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命脉,也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日常去弘扬和提倡的,因此,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器乐进课堂的形式,帮助学生们学习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习俗,为传统文化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同时,也要在教学的改革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最终为学校民乐社团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花城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中民乐篇教学的内容时,不同的民乐展示都利用这不同的器乐,比如,梅花三弄是(钟编与乐队),原始狩猎图是(骨笛与乐队)等,学生们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能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同时,还能将器乐的使用和发展的规则更好的落实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环节中,促进音乐课堂的形成。在欣赏课堂上,学生既可以听也可以用乐器马上演奏,可以立刻把他们带到现场一样,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5.器乐进课堂与民乐社团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器乐的发展影响着现如今音乐教学的展示形式,在音乐课堂的发展中,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发展的条件中形成良好的发展局势,因此,在当前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的展示中,要想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替身,间接提升音乐课堂的教育质量,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器乐进课堂的形式,帮助学生们更加了解民乐社团,并且能在小学的民乐社团的发展过程中,展示自身的实力,为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必要的条件。教师能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关于音乐教育的新的内容,并且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创设校本化的教材,开展校本化的民乐社团。基于小学音乐教材内有关器乐的知识较少,教师可以根据器乐类型及学生学习需求,多渠道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器乐校本化音乐发展教程,满足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需求,并且开设民乐社团,为学生们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是教师应提高自身器乐演奏能力,灵活运用相应的器乐进行教学,满足学生们的多样性的需求;三是开设器乐兴趣教学第二课堂,可以将第二课堂挂靠在民乐社团的发展汇总,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小学生,深入学习器乐及音乐知识,继而推动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良性发展。






二、小结

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的因素和发展的规则已经不断的深入影响着学生们的发展,在音乐课堂的进步和民乐社团的发展中,贡献重要的力量。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需求,科学运用音乐器乐来设计组织民乐社团活动。 参考文献:

[1]李秋丽.关于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的探讨[J].少儿科学周刊,201408):187. [2]李艳绒.以多样化体验完善小学音乐器乐教学[J].陕西教育201504):62.

[3]周世斌.不应再被忽视的器乐教学——我国中小学器乐教学弱势状况分析及改革思考[J].人民音乐201208):72-7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a756c87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