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囫囵吞枣

2022-03-26 09:40: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成语囫囵吞枣》,欢迎阅读!
囫囵吞枣,成语

成语囫囵吞枣

(汉字书写):囫囵吞枣 (汉语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之三:“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来精粗无二致,正是囫囵吞枣。”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做事非常的不认真,偏重于不求甚解,多指读书方面。

(囫囵吞枣的意思):囫囵:指整个儿的东西。把整个枣子一口吞咽下去,不咀嚼不辨滋。多指在学习上食而不化,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不加鉴别、甄别和理解就笼统地接受。

(囫囵吞枣的近义词):食而不化、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的反义词):含英咀华、融会贯通、细嚼慢咽; (囫囵吞枣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只是天天看书,但从来不想书中有什么道理,他便以为自已学富五车了。有一回朋友聚会的时候,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的说:“世上很难有十全十美的事啊!就好比生梨和枣子的.性能,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是吃了伤人脾脏;吃生枣对人的脾脏有好处,但吃了却伤人的牙齿。”这时,那个自认为才气无双的人说:“这个非常简单啊,只要吃梨的时候,不吞下去,用牙齿咀嚼就行;吃枣时,囫囵地吞下去,不用牙齿咬不就可以了吗?”客人听了后摇摇头,笑着说:“像你说的那样囫囵地把枣吞下去,那枣核不都留在肚子里了,可以消化得了吗?对脾脏又有什么好处呢?”众人都笑得前俯后仰,说他是“囫囵吞枣”。食物是人精力的来源。我们吃东西千万不能像故事中人说的那样囫囵吞枣,而应该细嚼慢咽,这样才有利于消化吸收,利于身体健康。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孜孜不倦地认真学习,从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充分理解,实事求是,才会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囫囵吞枣例句)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清.八宝王郎《冷眼观》第六回:“你说了一大起没头没脑的话,囫囵吞枣,我一句都听不懂。”


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那时先生不讲解,只让学生背诵,不但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的小注,只要囫囵吞枣地念,囫囵吞枣地背;不懂不要紧,将来用得着,自然会懂的。” (囫囵吞枣造句)

读书就好像是在品味美轮美奂的风景或享受愉悦的爱:请细细的品味文学魅力,切勿囫囵吞枣。

文学作品情寓意长,妙文佳句屡见不鲜,只是有些书应当浅尝辙止,有些书却当囫囵吞枣一笔带过。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a9cb5c4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0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