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物防治(共20页)

2022-05-22 12:4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物防治(共20页)》,欢迎阅读!
甘肃省,污染物,环境保护,防治,生态

甘肃省生态(shēngtài)环境保护和污染物防



一、生态(shēngtài)环境保护 1、水

2001年甘肃全省水库(shuǐkù)水质比去年有所改善,在16座水库中,水质达到Ⅰ类的有1 (刘家峡),水质(shuǐ zhì)达到Ⅱ类的有3座,水质达到Ⅲ类的有2座,水质达到Ⅳ类的有2座,水质达到V类的有4, 水质为劣V类的有4座水库。

本年度水质好转的水库有:刘家峡、崆峒、皇城、党河、黑山湖、赤金峡、鸳鸯池和解放村水库。 城市地表水

全省监测的29条河段中,Ⅰ、Ⅲ、Ⅳ类水质河段数均为4条,分别占总河段的13.8%,Ⅱ类水质河段数为5条,占17.2%,Ⅴ类河段3条,占10.3%,劣Ⅴ类河段9条,占31.1%。主要污染指标仍为化学需氧量。水质好转的河段有黄河兰州段、黄河白银段、金昌金川河、洮河临洮段、大夏河临夏段和渭河陇西段,水质污染加重的有大夏河甘南段和渭河天水段。

2002年,全省各城市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14个城市的监测结果表明,我省主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良好,除西峰市老七泵井及巴家嘴水库化学需氧量等个别指标超标外,其他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2004年监测(jiān cè)的30条河流(段)中,达到Ⅰ类和Ⅱ类水(shuǐ zhì)的6条,Ⅲ类水质(shuǐ zhì)9条,IV类水质3条,V类和劣Ⅴ类水质12条,达标14条。与上年相比,有4条河流(段)水质污染有所减轻(jiǎnqīng)2条河流(段)水质污染加重。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 2005年全省三大流域共九条水系,水质为优的有4条,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各一条,重度污染的有3条。

黄河流域:黄河干流水质优,支流大夏河水质良好,湟水河水质优,洮河为轻度污染,渭河为中度污染,泾河为重度污染。 河:全河段总体水质变化不大。兰州段各监测断面水质保持达标;白银段青城桥断面氨氮、 总磷超标,水质状况略好于上年,为Ⅲ类水质,其他断面达标。 渭河:陇西段水质变化不大,天水段各监测断面水质略有好转。 泾河:控制断面平镇桥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污染指标浓度值较上年有所降低,但污染仍然较重。 内陆河流域:黑河干流及支流北大河水质优,石羊河为重度污染,支流金川河水质优,石油 河水质为重度污染。 黑河:水质保持良好,全流程达标,污染综合水平与上年持平。 石羊河:水质恶化程度未得到缓解,有机污染十分突出,上游校东段面污染物浓度值虽较上 年有所下降,但下游扎子沟断面浓度值明显上升,污染加重。 长江流域:白龙江水质优。


14 个主要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shuǐ zhì)良好,有 11 个城市水质均达标。白银市两个取水口 111 月大肠菌群超标 2.28.1 倍之间,12 月达标;武威市自来水厂 1 月亚硝酸盐氮超标 1.8 倍, 其他监测月水质均达标;合作市 5 月氨氮超标 1.6 倍,其他月水质达标。 全省 17 座水库中,达标水库有8座。Ⅲ、Ⅳ类水质水库(shuǐkù)数较上年各增加 2 座,Ⅴ类减少(jiǎnshǎo)4座,劣Ⅴ类仍为2座。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生化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桑科、巴家嘴、 黄羊、西营、南营水库水质好(hǎozhuǎn),赤金峡水库水质下降。

黄河流域:黄河干流水质良好,支流大夏河水质为轻度污染,洮河水质优良,湟水河水质良好,渭河为轻污染,泾河及其支流马莲河为重度污染,蒲河水质由上年的重度污染好转为轻度污染。 黄河 甘肃段全流程7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兰州段水质由往年的Ⅲ类提升为Ⅱ类,总磷浓度值比上年下降了39.6%;白银段水质为Ⅲ类,与上年相比无变化。

渭河 陇西段西二十里铺断面由于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水质污染加重,由上年的Ⅲ类水质下降为Ⅳ类;天水段北道桥、伯阳桥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超标;甘肃—陕西出境断面葡萄园水质良好。 泾河 平凉段水质污染有所加重,全流程各断面水质均不达标(dá biāo),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总磷、挥发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1afef2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