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3-05 15:40: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管理会计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欢迎阅读!
管理会计,对策,存在,应用,问题

管理会计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基本职能不同。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即核算与监督,它对企业过去发生的业务信息进行计量,并且通过与过去做比较而得出结论。而管理会计的职能则包括资本支出预算编制、绩效考核、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决策分析、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其中核心职能是预测与管理,即通过事先设定一个与企业总体战略相关的标准,然后将本年的经营成果与标准进行比较,最终评价决策是否正确。(二)服务对象不同。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需要在期末披露其财务报表,来向企业的股东、债权人、政府和证券监管组织提供企业相关信息,但是,因为外部人员不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所以在利益的驱动下,公司内部人员可能通过人为操纵来粉饰利润表,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进行编制。而管理会计则是为企业内部人员所服务的,它通过对公司的各项财务和经营信息进行汇总后再全方位深入分析,为自己企业内的有直接利益联系的相关人员提供最有效的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以减少修改决策的频率,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三)会计主体不同。财务会计是以某一个企业为主要对象编制财务报表,以反映企业多方面情况,披露关于整体的综合性信息。在计算本年度利润的时候,财务会计把企业的支出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并且根据要求将本期内的收入与成本进行匹配,但是其并不能明显地展示出收入与成本的因果关系。而管理会计对于成本和费用的划分有别于财务会计,前者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酌量型固定成本(可以根据要求不同进行改变)和约束型固定成本(不能改变的成本)这就使得它能够高度体现收入与成本的因果关系。因此,管理会计的主体是多层次的。它可以是站在母公司的视角,分析公司整体运营状况,也可以以子公司或一个部门单位为视角,评价其营运情况。管理会计的主体是灵活多变的,更适用于评价分析企业盈利和发展状况,为决策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四)对从事相关职业人员的执业能力要求不同。财务会计人员只要熟练掌握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基本知识,便可以从事一些基础性的财务工作,即使高级财务会计人员对其知识面的要求也是比较窄,但是管理会计的工作却是要求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其不仅需要掌握会计学,还需要掌握财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和战略管理等一系列知识,以便于对内部隐藏信息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所以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我国管理会计的引入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和金融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企业想要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对未来不确定性进行掌控,就要使用更多的管理方法来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因此,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需要日益增加,我国管理会计行业也迅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我国财政部也在20166月下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来推进其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管理会计引入我国时间尚短,还不成熟,需要不断完善和充实其内容,而且从具体应用上,管理会计的作用尚未得到完全发挥。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体系尚未更新和完善,传统理论知识无法应用


1.未形成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管理会计的相关制度。我国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都是从西方引进的,而管理会计的理论针对性很强,它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所产生的。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环境和体制方面相差甚大,因此,从西方引进的管理会计思想不能完全应用于我国的管理会计领域。管理会计是一种方式的传承,而不是一种固定模式的照搬,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否则会制约管理会计的发展,进而波及到企业整体效益的增长。2.旧的管理理论早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管理会计中运用到了很多数学模型,而这些数学模型都是偏向于理想化的模式,存在着很多前提假设,有时无法运用到实际的企业管理问题中,或者运用到工作中并无实际意义。例如,在本--利分析中,模型线性假设,它假设了企业的FC不变,VC和业务量成线性关系,而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生产产品时不可能保证每个产品的耗费相同,正常生产中都会有磨损,以及企业的FC有时也会根据季节性变动发生相应的变化,这都是现实经营过程中无法控制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却不能够通过这些模型所反映出来。这些模型只能进行模糊的计算分析与预测,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二)社会对管理会计的了解有待提高,急需相应的从业人员

1.缺乏从业人员。虽然我国会计人才体系已经非常庞大,但是整体专业素质还是偏低,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财务会计专业人员,他们掌握的基本上都是与会计实务相关的理论知识,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因此很难很快地实现这一过渡,市场上管理会计人才供不应求。2.缺乏相关的课程体系。管理会计理论涉及面广,内容多且引入我国时间短,缺乏专业性指导,很难形成自身的完整体系。所以在很多高校中,尚未专门就管理会计开展专业建设或课程体系建设。而专科院校则侧重于定向培养适应社会基础性需求的财务会计岗位,这使得社会缺乏管理会计人员,因而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也相对滞后。

(三)重视力度不够,管理会计难以应用

1.推广、宣传不够。我国有专门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来协调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活动,但是却没有相应的管理会计机构来规范管理行业行为,带领行业健康发展。例如,美国有IMA会,英国有CIMA协会,这些协会在管理会计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管理会计主要是在发达地区的大中企业有所应用,而在小企业和偏远地区却很少接触到管理会计,这一现象一部分归咎于地区偏远信息不畅通这一客观因素,另一方面也是推广和宣传力度不够,长期以来一直比较偏重于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建设。3.企业的重视力度不够。管理会计属于高级管理人员,因此企业认为聘请管理会计会增加不必要的开支,相比之下普通财会人员会降低录用成本,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将自身的目光放得更长远,管理会计人员的输入可以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带入到企业中,帮助企业预测未来经营风险以及更好地进行投资和财务决策,从而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管理会计人员发挥效用给企业所带来的整体经济利益,是可以完全弥补录用其所花费的成本,因此,从长远来看,录用管理会计人才在以后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益处。

四、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理论体系尚未更新和完善,且传统理论知识无法应用的问题:首先,国家应该重视管理会计在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鼓励相关有经验、有丰富管理会计知识的学者自发组织成立一些关于管理会计的民间组织,提高管理会计在我们国家的影响力。其次,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22763b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e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