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力残疾儿童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2

2022-07-03 11:41: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智力残疾儿童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2》,欢迎阅读!
教学方法,残疾,智力,哪些,常用

对智力残疾儿童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方法。教育流传这样一句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一定的规律,前人也总结出一些方法,但要灵活运用它,发挥教师自己的创造性。选择教学方法一要依据教学目的内容,二要考虑学生特点。对智力残儿童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利于他们补偿缺陷、全面发展,有利于他们理解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教学方法要适应智残儿童学习速度较慢、不善于抽象概括等等学习特点。智力残疾儿童的教学方法有其特殊性,但和普通学生的教学方法也并非截然不同,许多对普通学生的教学方法对智力残疾儿童也适用,如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等,只是要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恰当使用而已。不管选用什么教学方法都要贯彻启发性教学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缺陷补偿原则、照顾差异原则等等。教学方法很多,也很难给它们分类,下面针对智力残疾儿童教学的特点,围绕直观教学、小步子教学和活动教学三个方面,介绍一些智残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真观教学

针对智力残疾儿童思维具体、不善于抽象概括等特点要重视直观教学。但直观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直观教学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直观和语言结合,在直观教学中配合语言,提出启发性问题,发展学生思维。二是直观手段很多,如运用实物、模型、图片、幻灯等等,它们的直观程度不同,如实物就比图片更直观,要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既考虑智力残疾儿童的可接受性,但又不一味迁就。三是随着智力残疾儿童年龄增长,经验积累,缺陷补偿,思维发展,直观手段要逐步减少,以利逐步培养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直观教学中常用以下方法:

1 演示法。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教具进行演示。因为智力残疾儿童感知速度比较慢,所以教师演示时,要多面向智力残疾儿童,演示动作也要慢一些,必要时动作适当停留,给智残儿童感受的时间多一些。

2 图片法。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自制一些图片,这些图片最好色彩鲜艳,有对比,如能做成活动的更好。这样对智残儿童刺激强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教学时在黑板上或绒布上一会儿贴个猫一会儿贴个狗,学生学习很有兴趣,注意力也集中了。但在不需用这些图片时,要取下这些图片,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运用一些现成的图画,而画面又比较复杂,由于智残儿童知觉范围窄,感知觉分化差,往往他们只能注意到画面上最醒目的一部分,而不及其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

3 标记法。由于智残儿童记忆慢、再现不准确,教师可用标记法帮助记忆。如在桌上贴上“桌”这个汉字、在相应图片上注上汉字等,为了帮助他们认识图形,可以在墙上、地面上用色彩画上相应图形,让他们经常能看到,随时给其提醒。由于智残儿童不善于组织学习材料,也可用标记法帮忙。如在要他注意的数字下面画上线条等标记(如1 3 5 7),使视觉性材料更为醒目。 4 多感官感受法。由于智残儿童感知慢、感知范围窄,我们就让他用多种感官一起感知,增加信息量,从而提高感知效果。如教“苹果”两字,不仅教师在黑板上写,还拿苹果给他们看、摸、闻、吃,加深他们对苹果的认识和理解。

5 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利用投影仪、录音机、教学电影等创造良好声像环境,有助于智残儿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助于他们语言、情感的发展。譬如教课文“春天来了”让他们看随风轻轻摇摆的柳枝和桃花盛开的投影片,听唧唧喳喳鸟叫的录音,学生就犹如身临其境,加深其对课文和理解,学习热情也就更高了。 (二)小步子教学

智残儿童学习速度慢,记忆有缺陷,知识迁移也有困难,所以对他们教学步子要小,要多反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 任务分析法。就是把一个任务分解成若干小部分,一步一步地教学。例如有些智残学生学习两位数乘法有困难,而两位数乘法可以分解成若干道一位数乘法、加法的题,分解后逐一教学,最后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法。


2 题组教学法。有的习题,正常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智残儿童解答起来则有困难,这时可以给他出一组铺垫题,就像给他一组台阶,从最容易的题做起,做对了教师及时鼓励,让他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再接着做程度略高的题,直到会解较难的题。这样有助于克服智残学生失败预期感,有助于培养他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比教师反复灌输讲解效果更好一些。

3 程序教学法。根据智残儿童的特点和教材特点将一门课程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顺序分成一系列小步和问题,学生对每个问题回答后,教师即指出答案正误,并指出继续向前或退后一两步再学习。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智残儿童学习的困难,有利于他们学习的迁移。

4 分类教学法。智力残疾儿童组织学习材料有更多困难,这也影响他们回忆已学的教材。所以教学时呈现给儿童的信息或材料,最好适当的组织成有意义的形式,如把词语按名词、形容词分类分别教学,以免他们混淆,待分类掌握后,再比较异同,不要急于求成。教学中也要提醒智残儿童根据事物的物理性质、功能等等进行分类,以组织学习材料。 (三)活动教学

对智残儿童的教学有的可在活动中进行,这样可以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培养他们的能力。一般可能采用以下方法:

1.游戏教学法,把教学寓于游戏中,智残儿童都喜欢做游戏,可以充分参与,游戏中教学也比较直观,便于他们的理解。游戏中要给智残儿童安排其力所能及的角色,要考虑到有的智残儿童语言的困难、动作不灵活等情况。例如教师发一组算式卡片和一组相对的得数,学生一边唱歌一边找朋友,找到算式和得数相应的朋友,就把手拉起来,卡片举起来。

2.情境教学法。按照教学要求,设计一个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学习知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印象深刻,效果显著。例如为了帮助智残儿童理解相遇应用题的题意和数量关系,可以根据题意创设一个两车相遇情境,这样不仅有助他们理解题意,还将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3.表演法。通过学生表演帮助智残儿童理解有关知识。譬如在教学课文《秘密学习》时,智残学生对“扒”、“掀”、“放”、“盖”、“铺“五个动作理解不好,让他们亲自动手,表演一下,他们就能体会到它们的不同。

4.现场体验法。通过亲自体验帮助智残儿童理解所学的知识。譬如学生对“白茫茫的一片大雾笼罩着大地。周围的房屋、树木像隔了一层薄纱模模糊糊看不清“这段话不理解,教师可能指导学生实际体会一下雾中看物体和隔着白纱巾观察物体,通过观看,体会隔着一层纱与像隔着一层纱的区别,学生就能理解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44e0bdc7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