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 考试(新)

2024-03-13 05:4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孟子两章 考试(新)》,欢迎阅读!
孟子,考试

《孟子》两章测试题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 16分)

本文选自《 。作者 ,名 ,字 时期 家。是

继孔子之后又一位 家大师,被尊称为“ ,与孔子并称“ 《孟子》是记录 的著作,现存七篇。宋朝朱熹把《 孟子 》合称《四书》.

二、解释重点字词。 35分)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 大丈夫: 2、丈夫之 冠: 3安居而天下 安居: 熄: 4、父之。命: 之: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 焉: 6、得志 与民 得: 由: 7之女家,必敬必 往: 戒: 之曰:戒:

8以顺为正 以: 顺: 正: 9独行 独行: 道: 1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威武不能 淫: 移: 屈: 11、发于畎亩 发: 12、空乏其身 空乏: 13、行拂乱其所为 乱: ..14、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 15、衡于虑 衡: 16、出则无敌国外患 出: ....17、人恒过 恒过: 18、而后作 作: 19、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士: 20、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征: 发: 喻: 21、敌国外患 敌:

三、理解性默写(16 每一空1分,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 2.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

3.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的是:

4.大丈夫的做法: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大丈夫的操守: 5.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原文回答)

6《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 (用课文词语回答) 3分)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是 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人要有 8《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 (原文回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四、翻译重点语句。12分)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五、课文理解( 分)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2分)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3分)

3.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3分)

4. 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2分)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人要经历的磨炼?磨练的益处是什么?(2分)

6. 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2分)

7. 这篇文章阐明了什么道理?请你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8. 请写出至少2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分)

9、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74b84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