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的战争诗篇

2022-04-14 02:1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诗经》中的战争诗篇》,欢迎阅读!
诗经,诗篇,浅析,战争

浅析《诗经》中的战争诗篇

摘要]本文将对《诗经》中的战争诗篇进行深入学习与解读,以体会古人高昂的战斗精神、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气节,让我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并重新体味当时的社会画卷,对民族文化、战斗文化、民族气节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诗经》战争诗 英雄情怀

《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民族文化的经典,以其丰富的民族生活内容和包罗万象的诗歌创作题材,把西周殷商的社会历史风貌极致饱满的展现给了后人。尤其是《诗经》中的战争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周人为国家兴衰、民族存亡而战斗感人的历史画卷,也反应着当时不同阶层对战争的态度及战争中的役人戍士内心矛盾复杂的情感。

一、在爱国与思家中反映战争中矛盾心情的诗篇——以《小雅?采薇》为例 《采薇》这首战争诗描述了一个出征的士卒,历经生死征战后,最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在路途中,他回忆起征战岁月的痛苦和艰难,不由得发出了悲凉而忧伤的吟唱,展示出士卒背井离乡抗击外敌的复杂情感。这首诗歌不仅深刻地指出了战争对周人生活的破坏,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也表达了士卒对猃犹侵略者和战事的怨恨。即便如此,将士们也只能天天严阵以待,面对猃犹入侵,匹夫皆奋勇戍边卫国。在这一背景下思乡念亲的个人情感与为国赴难的民族责任感交织在士卒的心中,成为全诗深蕴着的思想感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杨柳青青、春色怡人的美好季节,本是与家人共享温馨平凡安逸田园生活的时候,却要远戍边疆,抗击外侵猃犹,征人心中难免充满离愁别恨。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漫长的征战生活中,士卒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饥苦,还有心理上的折磨。靡室靡家,猃犹之故;不遑启居,猃犹之故的反复吟唱,展现了征人对入侵者的愤慨和对和平的向往。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展现出士卒内心的无奈。但征人清楚此去是为了保家卫国,也蕴涵士卒奔赴战场的豪壮。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显示出士卒在战争洗礼后的无限感伤。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更唱出了士卒久戍难归而忧心如焚的内心复杂情感。但征人明白,若想早日与亲人团聚,保证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就要奔赴战场,把入侵的敌人驱逐出去。

总之,《采薇》以薇菜的生长变化过程起兴,展现的是士卒采食薇菜充饥的画面,衬托出即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面对侵略者,他们也满怀必胜的豪情和信心。杨柳依依写尽征人依依惜别亲人出征时的感伤,雨雪霏霏暗示征人长时间征戍沙场,在民族大义面前舍小家,奋勇卫国顾大家。

因此,《采薇》深刻展现了士卒舍小家顾大家,为了民族大义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以及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枕,同时也流露出周人渴望和平的义战思想。

二、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反映同仇敌忾壮志豪情的诗篇——以《秦风?无衣》为

《诗经》战争诗篇中最能展现出民族团结、同仇敌忾战斗精神的是《秦风?无衣》。《秦风?无衣》产生于西周时期,是《诗经》中一首慷慨激昂、豪气干云的正义战歌,展现了秦军将士勇赴战场的高昂士气。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的开始,都会带来巨大灾难和严重破坏,而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无一例外都是民众。自古以来战争就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人民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无衣》中明确反应出了这样的是非观,因此,面对外敌的入侵,秦国人民慷慨从军,积极参加了这一抵御外侵的战争,全诗也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无衣》是秦地的歌谣,秦地地处西方,一直受到毗邻戎狄族的侵扰。当时秦军为抗击戎狄,全民积极出征,同仇敌忾齐心卫国、捍卫民族尊严。秦军将士互相召唤、互相鼓舞,召之即来、来之即战,彰显出了团结一心、不畏牺牲,同仇敌忾的战斗豪情。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战士们慷慨自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和面临外敌、全民卫国的战斗精神以及忘我的勇气和坚毅的决心,都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正因为《无衣》的豪情壮志,使得千百年来,此诗读来犹如一首誓词和动员令。也让我们想到:中国人民总能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挺身而出,保家卫国。 三、彰显抗敌使命,凸显民族责任感的诗篇——以《小雅?六月》为例

《诗经》战争诗中不乏展现抗击外侮克敌制胜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的篇章,如《小雅?六月》。这是一首赞颂周宣王时期将帅出征北伐的英雄篇章,讲述的是周军反击外族侵略战争的过程,诗篇处处洋溢着周军将士们的严肃与威武雄壮、同心协力抗敌安邦的昂扬战斗热情和必胜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充斥全诗。《小雅?六月》凸显出那个时代,在文化和社会形态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人民的民族气节、民族自尊和面对战争时国人所展现出的战斗意志品质。诗中所流传的战斗精神,是最原始的中华民族的战斗文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民族文化风貌,感受周民族人民的崇高气节。全诗凸显周朝将领尹吉甫帅师奋勇抗敌,将士们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痛击来犯的猃犹立下的赫赫战功。诗篇讲述在忙于农事的六月战报传来,周军迅速反应,在主帅尹吉甫的统领指挥下勇猛的反击外敌的战争经过。叙写刀出鞘的迅猛反应、剑上弦的紧急气氛,直至战争胜利的庆祝。用语质朴,却将气势雄伟热血沸腾,战事紧迫军队浩浩荡荡奔赴沙场的画面形象生动的呈现给了读者。

总之,《诗经》中的战争诗篇唱响了战斗精神和英雄情怀,从遥远的先秦时代传唱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不衰,并成为永恒的经典。同时,这些遥远的歌唱也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养分,让我们在其滋养下将精神和情怀不断地传承和延续。 参考文献:

[1]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7. [2]李希运等编.中国古典文学[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6. [3]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8.

[4](春秋)孔子选,沐言非著.诗经详解[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1.

王蓉,(1978.1-),女,重庆巫山,武警警官学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研究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8f4bd5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d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