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傲岸的人生追求

2023-01-08 18:3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洁傲岸的人生追求》,欢迎阅读!
傲岸,高洁,追求,人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洁傲岸的人生追求

作者:李汉超

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13年第03

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因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帧)而被誉为花魁。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梅以凌霜傲雪、清新脱俗、孤傲高洁的品格,赢得了不少诗人的钟爱。他们或寻梅,或探梅,写下了一首首咏梅佳作,情思隽永,广为传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堪称千古绝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代伟人毛泽东借梅表达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现代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曾在他的一幅漫画中题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表现自己以梅为友、脱俗高雅的情怀。当代诗人张作梗,对梅也心仪已久,并于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去探访梅花—— 我所要探访的女子深藏闺中 她叫梅

她靠第一场雪滋补身子 靠第二场雪喂养爱情 第三场雪 她妩媚地开了

雪夜仿佛是她蓄谋已久的 阴谋。白色的阴谋 铺天盖地的阴谋 她通过雪夜叙说自己 通过雪夜,把一缕高洁的 情感,缀上枝头

哦,幽暗的谜底,幽暗的火 当你把谜一样的雪夜说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仿佛成了迟到的第四场雪 雪夜访梅,是我从天而降的 惟一缘由

张作梗,男,本名张海清,偶用笔名庞贝。生于1966年,祖籍湖北京山,高中文化。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随笔、评论。诗作散见于《诗刊》、《扬子江诗刊》、《长江文艺》、《绿风》、《诗潮》等多家期刊,部分被《青年文摘》、《中华文学选刊》、《诗选刊》等杂志转载,入选《中国·星星四十年诗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中国诗歌年选》等多种选本。曾参加诗刊社第24届青春诗会。已出版诗集多部,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全诗17行,分为三小节。第一小节,将梅花比喻为女子,并人格化。我所要探访的女子深藏闺中/她叫梅,起笔直截了当,指明要探访的对象。女子,象征美好;深藏闺中,可理解为没受世俗污染,为清纯之意。她靠第一场雪滋补身子,补充营养;靠第二场雪喂养爱情,抚慰心灵;第三场雪之后,她妩媚地开了,开得格外好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啊,好像不在尘世里,而在仙界,超凡脱俗,与众不同。读者自然而然地想到,被探访者如此不同凡响,那探访者也一定是一位不同凡响的人。

如果说第一小节是写梅在雪中开放,那么第二小节就是写梅乘着雪夜高洁。雪夜仿佛是她蓄谋已久的/阴谋。白色的阴谋/铺天盖地的阴谋。在这里,诗人对雪夜进行诗意解读,不仅是个阴谋,而且还蓄谋已久白色铺天盖地是雪的特征,也是阴谋的状态。诗人蓄势待发,读者惊疑不定。她通过雪夜叙说自己/通过雪夜,把一缕高洁的/情感,缀上枝,诗人娓娓道来,读者恍然大悟。原来阴谋是个反语,梅花的行为光明磊落。不过,诗歌暗含着高洁来之不易,是梅花坚持不懈追求的结果。

第三小节,诗人以雪自喻,说自己是梅的第四场雪。哦,幽暗的谜底,幽暗的火,承接上文,幽暗阴谋是一团幽暗的火,点亮了读者的心灵,也点燃了诗人的情感。当你把谜一样的雪夜说破/我仿佛成了迟到的第四场雪,梅与雪为伍,雪与梅为伴,相互映衬,相互渲染。雪夜访梅,是我从天而降的/惟一缘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缘由,诗人表达得十分干脆。前三场雪各有其用,那第四场雪呢?恐怕就是与梅为友、为高洁鼓掌助威了。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目的和本质就在于表现生活。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在诗人笔下,梅,已不只是一枝单纯的梅花,也不只是一位清纯的女子,她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的象征。诗人雪夜访梅,正是他鄙弃世俗、崇尚高洁情怀的形象写照,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深切向往和不懈追求。

张作梗是一位语言的高手,他的诗歌常常出奇制胜,新意迭出。他的每一首诗总是带给读者超越、独特之感,并能深深地吸引和打动读者。他热爱诗歌,对诗歌始终不离不弃,练就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种为诗的本领和手段,并以卓越的创作实践实现着他的诗歌主张。他说:词是黎明熹微的萌芽;它勾画出大地的坚实轮廓,让天空回到它圆润的弧形深处。他还说:写作首先要保持心灵的和谐。千万别让外界的纷争来打破它内在的平静。对于写作者来说,唯有宁静能穿透肉体的屏障,看到人生的真实之境。这是他的写诗体会,更应该成为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写作要领。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8f520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