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论文

2022-11-21 16:1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鉴赏论文》,欢迎阅读!
唐诗,鉴赏,论文

论唐诗之美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 班级13工商()3 姓名:陈吉

学号:1110313127

论唐诗之美

大唐的傲骨铸就了唐诗的气度,唐诗之美是一种复合的美,它沉淀着深 邃,积蓄着厚重,凝结着辽远,负载着磅礴,是客船上难眠的渔火,是山寺里 传来的钟声,是海角与天涯的对接,是天长与地久的凝聚,尽管也会有黄泉与 碧落的交融。相较于其他的文学表现形式,我认为唐诗的感染之处就在于通过 寥寥数字,将不可取代的情感魅力和美之集大成者凝练于诗作之中。音律美、 色彩美和空间美使诗作的表现更富有感染力,使读者在相应的无尽联想和情绪 体验中,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陶冶。 一、 唐诗的音律之美

音律在诗词中就起了很大的作用。音乐性的韵律节奏,使读者读起来每一 句都感觉耳目一新,在音律的节奏起伏中,可以见得诗人臺无雕饰之感的情感 变化,真挚而动人。

唐诗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还要求第二句与第一句的平仄相 反,第三句与第二句的平仄相同,比如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风急天髙 猿啸哀,渚清沙白鸟


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 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第一句

“急” “高” “啸”与第二句的“清” “白” “飞”严格对仗,正是在这样工 整的音律节奏中,诗人描绘出一副悲凉的秋景图国,定下了全是悲凉的感情基 调。颔联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大笔写意,毫无音律所有的束缚之感; 半句仰视,下半句俯视,俯仰之间,尽是磅礴之气。这首律诗其四联句句押 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 之中,字字皆律”。这首诗可以说是唐诗中的具有音律美的代表作,描写景色 雄浑开阔,感情沉郁顿挫,处处体现了音律之美。

灵活多变而余味无穷的音律之美,使得人们对唐诗百读不厌,这也正是唐 诗流传了数百年的历史而依然魅力无限的原因。 二、 唐诗的色彩之美

“诗中有国,国中有诗”,是我国诗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唐代诗人深悟其中 之妙,他们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将它们生动的表现出来,虽然不 能直接画在之上,但是通过语言的描绘和形容,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从而 获得精神上的亭受。在唐诗中对色彩的表现手法变化不定,或对比鲜明,或和 谐衬托,在诗作中摇曳多姿、生动活泼。

首先,在唐诗中描写景物时最常用的是对比手法,在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 表现中,可以更充分地表达诗人的感情。如杜甫《绝句》中的诗句:“江碧鸟 逾白,山青花欲燃。诗人用“碧”绿的江水对比飞鸟洁“白”的羽毛,用峰 峦的“青”翠对比山花的火红。四种颜色相互对比,使得回面颜色十分显眼 明亮,却又不失和谐统一。在这样的身闲心急下,更突出了诗人不可抑制的思 乡之情。

其次,唐诗中还多采用衬托的手法来描写色彩。刘禹锡的《秋词》中有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描写经霜的枫叶,由浅黄而变深红, 妙在运用色彩的转换,如实地勾勒出秋天的本色,一派生气盎然。从诗中可以 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情趣的追求。

再次,还有诗人善于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写色彩之美。如我们所熟知的 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在夕阳晩照下,枫 叶如丹,层林尽染,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 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和热烈的生机。

唐诗通过文字依靠视觉使读者得益感染,自然之美促使诗人用饱含激情的 笔墨创作出色彩纷呈的艺术之美,读者对美的亭受不绝于此,唐诗更有了亘古 千年的艺术魅力。 三、唐诗的空间之美

空间之美在各种艺术中都有所体现,和诗歌、建筑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 联,唐诗达到了后世不可企及的高峰,朴素的空间之美幽肆流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aa9582f2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