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班级建设中的群体特征建设

2023-01-10 19:24: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班级建设中的群体特征建设》,欢迎阅读!
建设,班级,群体,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班级建设中的群体特征建设

作者:陆梦朕

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24

【摘 要】群体特征不仅适用于社会心理学的调查,同样适用于班级建设,作为一名辅导员,应当在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关注群体特征的特性及其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性,积极建设群体个性,引导作为心理群体的班级正向发展。 【关键词】心理群体;个体;班级建设

教育中,我们常说因材施教,即根据每个个体的特殊个性和天赋,进行针对性教育以培育个体的特别才能,培养专才;而我们同样不能忽视群体的作用。当个体作为群体的时,我们往往群体对其内部个体的影响和牵引力。群体的无意识行为通常会代替其内部个体的有意识行为,也就是说,当班级年级这些名词被我们作为群体的特定代称出现时,作为其内部个体的每一个学生,不可避免地会被群体无意识行为所牵引,此时个体的有意识行为淡化,做出一致性的群体行动。这一点通常不被我们重视,而作为专门辅导学生日常生活和心理状况的辅导员,应当对群体的建设更加关注。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其著作《乌合之众》一书中提出,在构成群体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相同的情绪或者特定情绪的渲染,都可能成为形成心理群体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只需要哪怕一个偶然事件,也可能成为把这些人聚集起来的导火索,从而产生心理群体。

一个心里群体中的成员通常表现出某种反差或矛盾,这种反差是基于个体群体的对比表现出来的。我们不必震惊于某个心理群体中的某个个体表现出了与群体性格不甚相同,甚至背道而驰的性格特征。在群体的心理特征尚未通过某一具体事件而有所表现时,我们不易察觉群体特征与个体特征的差异性,因为有些特征的确是某个体独有的。以某个班级为例,三十名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受教育经历,我们姑且可以把这样的群体归入同质性群体的类别。该群体中的学生存在着诸多差异,而这并不妨碍学生们在全校运动会上为某一名运动员发出整齐划一、声势浩大的加油呐喊,有时他们也不明白为何要加油,甚至出现了对完全错误的对象加油助威的情况。但是,只要有情绪,他们作为一个典型的心理群体,往往会做出一些无意识的选择,这种无意识的选择反映在运动会上便是上文交代的错油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辅导员,除了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之外,也应当重视班级作为一个心理群体时所产生的无意识行为。

在这些学生中,有的学生本性懦弱,有的学生天生孤僻,却在运动会这样的环境里,表现出了共同的群体特征——盲目的呐喊、极具煽动性的口号、统一的加油动作。我们甚至没有给他们任何提前演练的机会。这正是心理群体的某种特点:泯灭个体的天性,展现出短暂,但十分明确的普适性特征——在运动员从该群体所处看台的前方奔驰而过后,本性懦弱的低头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起了手机,天性孤僻的回到了角落的看台,只有原本就喜欢热闹的学生还在叽叽喳喳交头接耳,好像先前的一幕并未发生,此时个体特征重新得到展现,群体特征消失了。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应当看到班级作为一个心理群体时,需要注意的因素有四点:第一,情绪的煽动;第二,群体特征的塑造;第三,责任意识的培养;第四,触发性事件。 心理群体的群体特征通常在无意识现象中得到展现,但我们相信,有意识地引导或安排是塑造群体特征的手段之一。从历史来看,民意的鼎沸往往是驱动革命的强大力量,而革命的途径和方式通常是通过有意识的手段加以安排与引导。上文中的案例,我们通常会被看台上狂热的加油氛围吸引注意力,容易忽略看台下进行指挥的工作人员。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之所以出现上文所述加错油的现象,正是因为某一位工作人员没有从运动员的服装中准确辨认出己方选手。他的错误引导直接导致了加错油现象的出现。而在当场,这名工作人员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告诉了身边的另一名工作人员,可也仅此而已了,他不可能去告诉看台上的每一个同学,以致即使在运动会结束之后,该群体中的学生也没有意识到失误的发生,或许他们并不在意加油的对象是谁,仅仅在意群体性情绪的表达。因此,虽然在这个案例中,个体有意识的行为无法对群体性无意识行为的失误负责,但确实影响了群体无意识行为的展现。

情绪的宣泄在运动会上通常表现为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和挫败后的鼓励与安慰。这些情绪的宣泄通常离不开煽动,不仅来自于另一心理群体,也和本群体中的某一个体的行为密不可分: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当相邻看台的其他班级发出呐喊,本看台的学生通常会做出以下举动,他们整齐划一地看向相邻看台,互相窃窃私语,然后有一个学生拿起扩音器,说出本班的口号,而且音量显然高于先于本班发出呐喊的相邻看台的音量。如果进一步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与相邻看台竞争,首先发声的本方个体通常是某几位特定的学生,他们往往在其他活动中表现出相同的特质,这种特质我们通常称之为领袖气质。这也启示我们,在班级建设当中,一方面,要注意培养某种意义上的敌对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要特别关注群体内部具有领袖气质的某些个体,在必要的时候,凭借超越群体的某种才能,他们能够做出涉及大众利益的决策。

当个体处于群体之中,他们往往会发泄某些欲望,这些欲望在个人作为个体出现时,通常处于抑制之下,在群体特征中有所体现的有时是正面的欲望,正如本文案例中运动会上积极向上、群情热烈的加油助威;有时却也会表现为负面欲望的展现,这些欲望通常是退缩、逃避、消极的,出现此种情况,心理学家将此归咎于群体特有的遮蔽性往往会让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荡然无存。学生在群体当中,确实会丧失责任感。比如放长假的最后一天,学生往往会找借口请假,其原因也大同小异;而若在平时,个别学生请假回家,通常都会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正是因为处于群体中时,群体这个无名氏不需要个体承担责任,学生们知道,除了自己,一定不会缺少其他请假的同学,而且这个数量并不在少数,并且其请假的理由也不会差别太大,作为管理者的辅导员或;而当某一个体与群体中的其他个体出现差异时,其个体责任感才发挥了约束作用。因此,即使认识到心理群体具有超越个体的特征表现,这种特征的普适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往往会消弭个性,我们仍然要让学生意识到个体责任感的重要性,树立理性的意识和勇于承担后果的勇气。

如果一个心理群体,亦或本文所特指的一个班级,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因素,那么只需要一个触发性事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契机,其班级个性便会展现出来,表现为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独特性格。正如本文所述案例,运动会就是这个契机,每个班级都在这个契机中表现出了与其他班级不甚相同的特质。诚然,契机是诱发群体特征的机遇,如何运用契机是辅导员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当辅导员意识到某一契机具有诱发正反两方面群体特征的可能性时,应当积极地把班级的群体特征往正方向引导。举例来说,上文中提到在长假的最后一天,因为群体有泯灭个体责任感的可能性,辅导员需要对学生积极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建立个体责任感的重要性,而不是为贪图一时轻松,就对学生这种逃避、消极的态度置之不理,长此以往不仅对其个体的发展不利,也有碍于健康、积极向上的群体特征的建立。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不能放弃对学生心理群体的建设,要重视心理群体对个体在无形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张艳萍.当前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 [责任编辑:朱丽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b452a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