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策略研究

2023-01-03 07:2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策略研究》,欢迎阅读!
素养,策略,提高,大学生,研究



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策略研究

【摘 要】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本文论述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素养 策略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大学生网络素养具体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第一、在网络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网络知识以及理性使用网络,能不断学习追踪网络新媒体的功能作用和最新发展动态,对网络社会虚拟性有充分认识,具有很好的网络行为自我管理素养;第二、在作为网络信息受众方面,能有效检索、理解质疑、正确评价、筛选利用、享受欣赏网络信息,具有良好网络信息批判素养,以便为个人学习工作、成才发展服务;第三、在作为信息传播者方面,具有网络信息解构能力、创作能力,能选择合适新媒体有效传播信息,能认识到信息传播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并负起责任;第四、在意识形态、道德规范和法律安全方面,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抵制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模范遵守网络公约和有关法律规范,远离网络色情、网络暴力和网络犯罪,具有很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 发挥大学生网络素养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

目前高校网络素养教育主要分散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和政治理论等课程中,存在着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入等问题。高校应开设系统的专门的网络素养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取得该课程学分,才准予毕业。第二,高校应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师资培养体系,努力建成一支既精通网络技术,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既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技能,又善于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理论研究的网络素养教学骨干队伍。第三,网络素养课堂教学内容不能仅停留在以往的技术和运用层面,要经常根据网络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合理增减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围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进行教学。第四,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发挥兴趣在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利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采用项目驱动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不断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2 发挥辅导员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班级,及时发现通宵熬夜上网和旷课滞留宿舍上网的学生;要经常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特别是成绩明显退步的同学,分析是否存在网瘾问题;要重视那些思想情绪波动和生活行为变化较大的同学,预防学生通过网络误入歧途。第二,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端正网络态度和纠正网络行为偏差,对于网络行为失范大学生,辅导员要及时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追捧的错误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辅导员利用班会、谈心等方式帮助学生认清这些信息带来的危害,进一步端正认识;对于迷恋网络、于自拔的学生,辅导员应该帮助学生制定符合实际、有效可行的戒除网瘾计划,




并督促其认真执行;对于个别已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帮助联系心理专家或医生开展心理治疗,并及时与家长联系。辅导员要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教育、早引导,切实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第三,高校辅导员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大学生网络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网络实践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

在广大学生干部中积极倡导和模范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使学生干部带头做到:不浏览不良信息,不侮辱欺诈他人,不随意约会网友,不破坏网络秩序,不沉溺虚拟时空等。第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对其它同学上网行为的管理、监督和约束,加强上课点名制度和学生会干部宿舍查房制度。第三、学生干部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真正把网络素养内化为行动。对沉迷网络、学业退步的同学,学生干部要主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同学端正网络态度,严格遵守生活规律,勤奋学习,不断提高成绩,重新树立信心。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积极开展网页设计、网络技能、网络知识、多媒体设计等网络竞赛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知识与技能。第二,针对大学生网络关切和网络热点问题开展征文、辩论、专家讲座、访谈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各种负面信息的解读能力,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提高对信息的解构、批判能力,认识网络接触行为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端正网络态度,科学管理上网时间。第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歌舞比赛、各类球赛、体育竞技、科研创新等活动,使他们走出网络虚拟世界,融入现实校园生活,拓展人际交往,培育团队精神,建立和谐关系,在现实中获得真正的自我悦纳和愉悦,升华道德情操,更好地完成青年人社会化进程。第四,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节假日服务社区和专业实践等活动,使大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劳动中体验生活、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坚定信念、奉献社会、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新对网络虚拟世界进行认识,处理好虚拟与现实的联系,不断提高网络素养。



5 加强网络社会管理

政府要健全网络法律法规。政府应根据社会信息化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的需要,尽快对网络信息发布规范、网络信息审查和监管、知识产权的保护、网络犯罪惩处等方面现存的法律法规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第二,政府要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和舆论引导。政府应加强对主要门户网站、论坛、贴吧等进行管理与监控,对网络不良信息进行强制性的检查和过滤,并依法加强打击网络犯罪侵权活动。对社会热点和敏感性问题进行积极关注,找好切入点加以舆论引导,努力营造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网络虚拟社会环境。第三、发挥社会力量对网络的建设性作用。支持社会机构、志愿组织等团体力量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竞赛、讲座和宣传等活动来促进人们网络素养的提高;鼓励全社会对网络虚拟社会的民主监督,发现不良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发动各种




社会力量共同来维护网络文明环境;提倡社会力量开发和使用免费绿色过滤软件,过滤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为高校和家长提供了保护孩子的工具,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敏侨.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2]李勇强,刘金龙.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培养策略研究[J].大家,2011.0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b7f7aa7f1922791788e82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