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宋曹豳》阅读答案

2022-12-04 00:1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暮春宋曹豳》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暮春,答案,阅读,曹豳》

《暮春(宋)曹豳》阅读答案

《春暮》是曹(bīn)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描写花、鸟、叶,衬托出“暮”字,点明题意。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消失了,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一番感叹,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暮春 ()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①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

【注释】①冉冉:也作“苒苒”,柔美的`样子。

9、一、二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暮春景色的什么特点?(2) 10、“春草池塘独听蛙”,“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 参考答案:

9、落花,绿叶 落花遍地、叶子盛 10、作者孤寂的感情 作品赏:

这首绝句写的是暮春三月的景象。花凋谢,树阴绿浓,莺啼声渐渐消歇,春草池塘的蛙声开始热闹起来。诗人选择的几个物象,花落、绿阴、莺老、蛙鸣,无一不是暮春典型景况,通过这些,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的暮春全景。

大凡写暮春的,总是由惜春而充满着愁怨,尤其是对落花,没有不带有伤感的,如诗“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更愁人”(《曲江》)就是如此。黄莺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鸟,它到了春暮,叫声便遂渐稀少,诗人往往借莺啼停息前的鸣声,感叹春天的逝去。如王安国《清平乐》云:“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八六子》词,则将飞花、黄鹂(即黄)合成一片凄凉世界,表示对春天逝去的黯然销魂,词有句云:“那堪千片飞花弄晚,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曹这首诗,却一改悲凄情调,把暮春景色写得分外地开朗。诗人对逝去的春光不存在伤感,而对将来的初夏,充满喜悦。于是,诗说对落花不去过问,对莺声的消失也不放在心上,因为花有绿阴来代替,莺啼有蛙鸣来代替。这四种景象,在暮春是同时存在的,诗人不是把它们简单地并列,而是两两对映,在情感上侧重于对后者的鉴赏,


着重对后者的描绘。所以花落、莺老,诗对这类衰退的现象只是一笔带过,而说绿阴冉冉,似乎是一支画笔,把整个世界涂抹得苍翠欲滴;春草池塘,处处蛙鸣,诗人独立凝听,格外赏心。诗把这些新生的、充满活力的景物渲染得有声有色,使暮春别有一番情趣,诗人的心情便和盘托出,情趣横溢。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云:“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通过议论,表现对节物转换所采取的豁达;曹这首诗与秦观的看法相同,但把自己的感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各有长处。宋诗的理趣,也正是从这两种艺术手法中得到充分体现。 作者简介:

(1170 1249)字西士,又字潜夫,号东,南宋瑞安曹村人。早年家道贫穷,少从乐清钱文子学。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此后为仕四十余年,沉沉浮浮,留给历史的始终是一位为官清正、正直敢言的爱国诗人。曹才华出众,著有奏议、讲义20卷,诗歌、杂句60卷,刘克庄曾序《曹东集》,可惜大多散佚,现仅存文1篇、诗11首,词2首。他的诗词风格朴实粗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de1e1f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