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国民性浅探

2023-12-18 08:54: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鲁迅小说国民性浅探》,欢迎阅读!
鲁迅,国民性,小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鲁迅小说国民性浅探

作者:朱志成 张云鹏

来源:《大经贸》2017年第05

【摘 要】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在我国文学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同时,他还是一位思想家,鲁迅小说中有关我国国民性的思考非常深刻,在《呐喊》所收录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当今国民身上,仍然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国民劣根性的痕迹,对鲁迅小说国民性的探索与研究,对当今这个时代,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国民性 探究 一、近代启蒙思潮对鲁迅的影响

鲁迅正值青年时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中国惨败给日本,洋务运动宣告终结。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运动便异常猛烈地开展起来。首当其冲的是,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了《论事变之函》、《原强》等作品,率先表达了国民意识,并指出,只有提高国民的精神素养,才能够救国图强。他在《原强》里列举了导致国家灾难的缘由:民德已衰,民智已低,民力己散,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策略,以拯救国家,那就是:汇聚全国的民力、民智、民德,只有上下同心,才能众志成城,才是强国之本,而这其中尤其以民智最为重要。严复的这些进步言论,对于其后兴起的国民性改造思潮,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梁启超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新民学说。梁启超的新民学说,极大地影响了处于成长中的五四一代,对于后来五四时期国民性批判主题产生了重要影响。严复、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近代启蒙主义思想,对鲁迅的创作思想影响很大,这与他经历过风雨飘摇的晚清社会,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密切相关。鲁迅从晚清知识分子那里获得了许多这方面的思想积累,这些积累也成为他国民性批判思想系统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鲁迅小说在本质主义视域下的国民性

看看鲁迅几篇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孩子阿毛遭遇不幸,她见人就说自己的可怜遭遇,想从中得到人们的同情,从心理上得到慰藉。恰恰相反,对于祥林嫂人们都是唯恐躲避不及,甚至是厌烦,可见人们的冷漠。《风波》中的七斤,在复辟运动时被人剪掉了辫子,为此受到赵七爷的辱骂与恐吓。村民们不仅不同情七斤,反而都回避着七斤,甚至看到七斤得到惩罚还很畅快。由此可见,下层群众麻木、愚昧至极。《明天》里的单四嫂,家庭不幸,却没人关心,二流子兰皮阿五趁机占单四嫂的便宜,其他人非但没有可怜她,反而借机敲诈了单四嫂,将她不多的财富榨了个精光。这充分描绘出人们的冷漠与自私。 三、鲁迅小说对国人劣根性的剖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鲁迅的小说,把国民性的改造作为重点,严厉地挞伐了国民的劣根性。

首先,它无情地批判了国人的奴性心理。在《灯下漫笔》里,鲁迅曾经肯定地说过,传统封建专制下,主要造就了两类人:奴才与专制者。倘若这两种人处在对立面也就算了,可怜的是深受压迫剥削的奴才,也在极力维护着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他们的这种心理不仅表现在言行上,还融化在血液中。他们既是专制者,又是奴才;同时他们既是吃人者,又是被人吃

其次,它表现在对冷漠、自私心理的批判。仙台幻灯事件对于鲁迅来说影响极深,触动最大,是他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如果空有健壮的体格,而思想愚弱,茁壮的身体又有什么用呢?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促使鲁迅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以文字来拯救国人麻木的心灵。所以,鲁迅作品中的不少内容都是批判国民冷漠、自私的心态的:在《祝福》中对柳妈以及鲁镇村民的批判;在《孔乙己》中对酒客和掌柜的批判;在《药》中对于围观杀头者的批判等等。虽然己过将近一个世纪,鲁迅对于自私、冷漠心理的批判,在今天仍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它表现在对瞒和骗的批判。在当时社会,国人大多不敢正视现实,常常以欺瞒态度麻痹自己,在心理上找个出路,自欺欺人,得到满足。这就犹如不幸得了浮肿的人,摆明是生了病,却偏偏不愿去治病,还以为他人一样愚蠢,把他的病当作肥胖。在《论睁了眼看》这篇作品里,鲁迅就对国民的这种骗和瞒的劣根性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评。 四、鲁迅小说表现国民性问题的方法

鲁迅的小说并不刻意制造复杂的情节,重点在于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围绕小说中的主人公,他使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让那些次要人物轮流上场表现,同时,在一定背景下展现小说的中心事件。结合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小说集《呐喊》中的几个名篇来探究其作品是如何表现国民性问题的。

《呐喊》生动地描写了各色各样、来自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愚昧自私的华老栓一家、奴性深深的阿Q、遭到科举制度伤害的孔乙己、儿时的伙伴闰土等,在鲁迅的笔下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鲁迅对阿Q麻木、奴性十足的刻画,既展现了鲁迅高明的创作才能,也入骨地披露了国民的劣根性。除阿Q之外,《药》中对愚昧落后华老栓一家、夏四奶奶和那些茶客的描写,真实、深刻,形象逼真。他们虽然角色不一,身份各异,却有共同的特点:他们都麻木不仁、愚昧落后、缺乏同情心。其中,华老栓为了治好孩子的病,听信谣言,要用人血馒头当药引,为此居然拿出来之不易的钱财,先后买了两次。他买的是革命者夏瑜的血,可是,他对此并不关心,他在意的只是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将他孩子的病给治好。革命者夏瑜为了大多民众的幸福而牺牲,不仅不被理解,反而成为一帮茶客们的谈资,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鲁迅的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篇作品,并不是为了体现革命的伟大或者悲壮,而是通过革命这面镜子,把那些人物的愚昧、麻木等劣根性展现出来,给人以警醒。

在《呐喊》中对孔乙己的塑造,使国人更加看清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侵害的严重程度。可是,冷酷的社会才是一步步致他于死地的根本原因。孔乙己始终生活在他人的哄笑声中,这哄笑里包含着国民的无知、麻木与荒唐。一个民族出现伤疤是不幸的,但如果无力治疗伤疤,甚至面对伤疤还采取一种与己无关、甚至是欣赏的态度,那样就不仅不幸,还非常可悲。 【参考文献】

[1] 柯晓玲.论鲁迅国民性批判思想[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2.

[2] 张琦.解药与毒药——从《药》看鲁迅小说中的国民性批判[J].北方文学旬刊,20136):39-39.

[3] 王海晗.浅析鲁迅作品中塑造的傀儡人国民性人格[J].人间,2016206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ff705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