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踏青春游的古诗词

2022-07-26 21:0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明踏青春游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古诗词,踏青,春游,清明

清明踏青春游的古诗词

清明踏青春游的古诗词

提起清明节气,自然会吟诵起杜牧那首妇孺皆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其实,古时描绘清明节的诗词还有很多名篇佳作,清明节的很多习俗也浸在古诗词里的,古典又鲜活,历久而弥新。下面是关于清明踏青春游的古诗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清洁明净,谓之清明。清明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早在汉代就有了对清明节气的明确记载,而作为节日的清明直到唐代才正式形成。

清明节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从最初的节气到节日,清明节的`形成确立融合了很多其它传统节日的习俗,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便是寒食节和上巳节。

传说春秋时期,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大腿肉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冷食,形成寒食节。 清明节 | 寒食节 唐代韦应物《寒食》: 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彩绳拂花去,轻毬度阁来。 长歌送落日,缓吹逐残杯。 非关无烛罢,良为羁思催。 宋代黄庭坚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蔫共一丘。 宋代王禹偁《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唐代陈润《东都所居寒食下作》: 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鹃鸣。 日暖山初绿,春寒雨欲晴。 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 更喜瓜田好,令人忆邵平。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清明扫墓祀祖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扶老携幼来到墓地,将酒食果品供祭亲人墓前,然后焚化纸钱进行祭拜。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祭祀 | 上坟


宋代高翥《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明代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唐代白居易 《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宋代杨万里《寒食上冢》: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而在清明这一天,千万游子也盼归与亲人团聚。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而对于那些羁留异乡又不能归乡的人们,则只能在漂泊的地方感应清明的气息和呼唤,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遥遥祭告。 怀乡 | 归乡

唐代孟云卿《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唐代权德舆《清明》:

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 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 明代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宋代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唐代戴叔伦《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c2228e2f9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