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在华生活的外国人】唐朝时外国人

2022-11-27 22:1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朝时在华生活的外国人】唐朝时外国人》,欢迎阅读!
唐朝,外国人,生活

【唐朝生活的外人】唐朝

公元七至公元九世纪,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唐文化异彩焕发,缤纷灿烂。许多外国人受华夏文明的吸引,纷纷到中国来生活。 唐代有几条中外友好通道,为外国人来华提供了便利。其中有从唐长安同望中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从广州驶往波丝湾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唐长安、洛阳经登州、菜州或扬州、明州到日本的谴唐使航线等。据《唐六典》记载,有300多个国家及地区和唐朝有交往。

唐代的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旅居的波斯人、突厥人、中亚人、日本人、非洲人都有很大数目。大量异邦客人的涌入,带来了他们的文化,一时间长安、洛阳两京胡化极盛一时。其中在华外国人以胡人、黑人较多。

胡人:唐代长安的胡人来自世界各国,有深目高鼻多须、头戴翻沿帽的阿拉伯人,也有亚人和突厥人。胡人从事不同的职业,经商、开店、贸易、侍佣、戏耍的都有。其中以牵马、牵驼佣为最。马和骆驼在唐代是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载人以马为主,运物则必须用吃苦耐劳力大体健的骆驼。西域各族以游牧生活为主,善于调教马和骆驼之类的动物。所以胡人来华后,多以牵马、牵驼为生。其次,唐代长安和洛阳还有很多胡人开设的胡店,经营颇受欢迎的胡饼、烧饼、抓饭、炉饼等胡食。长安西市曲江池是胡店集中的地区。胡人开的酒店都有胡姬做招待,李白诗中有胡姬貌如花,当炉笑春风(《前有樽酒行》)洛阳曾出土三彩胡人执事佣,短袍毡靴,右手执汉巾披于肩,左手执筋贴于腰带间,一副憨厚勤快的样子。

此外,胡戏在唐代颇为盛行,胡乐、胡舞更使唐人眼迷心醉。1972年洛阳谷水6号墓出土的三彩伶人胡佣头结辫发,身穿绿色翻领黄袍,两目圆睁,似笑非笑,表情非常生动。

唐人对胡装十分偏爱,千姿百态、新颖奇异的各式胡装和唐代


开放、猎奇、享乐的社会风气非常融合。胡装中有收腰紧身的回鹘装,有四周垂丝网的吐谷浑长裙帽,有鸟羊毛织成的尖顶花边蕃帽等。 开风气之先的是宫廷贵妇,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马,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旧唐书与服志》)喜着胡装除女子外,王公官吏及士庶男子也有这种癖好。

唐代女子衣着偏好胡装,化妆亦追胡风,圆鬟椎髻,不设鬓饰,不施朱粉,惟以乌膏注唇。当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说这种髻椎面赭的流行妆来自胡族,而非华风。唐李贞墓出土的三彩骑马女俑头戴胡帽,身穿紧腰胡装,足登小皮靴,朱唇赭颊,是当时最流行的胡人打扮。

关于唐人生活中的胡气,唐诗人元稹有精彩的描写: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火凤声沈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黑人:唐朝时期在华生活的黑人奴仆和黑人艺人很多。电视剧《大明宫词》里有一段情节表现了这个事实:

太平公主与韦氏游览于街头,旁边叫卖的商贩吸引着她们。终,太平公主拉着韦氏来到一处卖面具的摊位前。 太平公主:这是什么面具?黑如锅底,鼻子这么宽…… 摊主:小姐不知,这叫昆奴面具,大海盗王世杰刚刚从海那边贩回来一批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却性情温良,踏实肯干,一到长安就被贵族豪门瓜分殆尽。如今,上街能带两个昆仑奴保镖,是世家少爷们最时兴的玩意儿!小姐何不趁过节也买两个面具,赶赶时髦? 原来唐朝人所称呼的昆仑奴就是黑人奴仆。在唐代各类史书和笔记小说中,昆仑二字甚至作为形容词用来描述脸面乌黑的中国人。 唐代黑人飞檐走壁,艺高人胆大。在唐代传奇小说中,《昆仑奴》是很有名的一篇,京剧《盗红绡》说的就是这段故事。红绡是唐朝大历年间一品官员郭子仪家中的一个歌女,容貌美艳。而崔生是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c2672c0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