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撇捺人生”

2022-03-31 02:0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撇捺人生”》,欢迎阅读!
作文,写作,任务,驱动,指导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撇捺人生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贵州省贵阳市高三摸底考试作文题) 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意思是“若”字的一撇如果放不开,就成了“苦”字,“各”字的一捺如果收住了,就成了“名”字,一撇一捺即为“人”字,这就是“撇捺人生”。

这幅对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刚刚迈入高三的你,怎样理解和规划自己的“撇捺人生”?请给自己最好的朋友写一封信,与他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指津】

该题目通过一幅对联引入,以启示学生理解和规划人生,既有一定的文化意蕴,也蕴含较为深刻的人生哲理。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展示了“撇捺人生”这幅对联的具体内容,第二句就对联内容进行解读,重点信息是“一撇”“放不开”就成了“苦”,“一捺”“收住了”就成了“名”,言下之意为“既要放得开,也要收得住”,才可能写好自己的“人”生。

审题立意时要辩证地看待“撇”“捺”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正确的审视与取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撇”和“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从容豁达,又要谦虚谨慎。“撇”和“捺”互相弥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其次,考生不能只局限于“撇”“捺”的实际意义,还要延伸开去,抓住“撇”“捺”的象征意义。考生认真审读对联应该可知,“撇”开的是人生的烦恼、诱惑等,“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难等。写作时,考生可以谈古论今,既可以选择名人故事,也可以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作文切合任务即可。



【失误警示】

1.审题片面,缺乏辩证思维。有的考生只写“撇得开”,却没有顾及到“捺得住”;或者只写了“捺得住”,而扔掉了“撇得开”,均未做到全面辩证的分析。更有甚者,将“舍与得”“得与失”完全等同于“撇捺”,明显犯了偷换概念的审题错误。

2.用材陈旧,且对素材缺乏深入分析。很多考生在引用材料时,都能驰骋上下五千年,联系中外历史,但唯独没有联系个人实际与当下现实,导致选择的材料缺乏个性且庸常。此外,部分考生运用素材仅将材料简单堆砌,没有深入的分析论述,致使素材成为摆设,未能起到佐证观点的作用。

【立意导图】

35个立意角度,“速用示范”避免与“佳作展评”中的内容重复)



1




(立意1撇开诱惑,捺住寂寞,成就精彩人生

(速用示范)现代生活中,许多人将追求生活条件的改善作为努力的目标,甚至不惜为此丧失人生的底线。王蒙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一生,应该从正面要求自己达到这个,做到那个,得到那个,感到那个等。同时,也许更重要的是树立反面的界限,即不可这样,不得那样,摆脱这样,脱离那样。”王蒙先生的话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坚守人生的底线,这样才能离开黑暗与愚蠢的苦海,收获快乐的人生。

立意2成长就是有放弃有坚持

(速用示范)或许你会问我会不会因为舍弃了某些东西而心生遗憾呢?我的答案是“会”。然而,正如苏轼所说“月有阴晴圆缺”,缺月也有它独特的美,同样,遗憾有时也是一种美。不过,我们并不会一味放弃,我们放弃的是伤感的情绪,坚守的是纯洁而真挚的情感。

(立意3抛弃缺点,发扬优点

(速用示范)我们还要撇开固执己见。生活中,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你看楚汉之争中的项羽,固执己见,不听谋士劝告除掉刘邦,反而猜忌忠臣,最后只得乌江自刎。再看隋炀帝杨广不顾群臣反对修建大运河,劳民伤财,加速了隋朝的灭亡。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太过于固执不听旁人劝说会导致你在错误的深渊中愈陷愈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无论在何种时候,我们都不应忽略旁人的意见。

【佳作展评】(请提供23篇范文)

撇捺人生

——致皓月的一封信

陶美辰

亲爱的皓月:

你好!

刚刚迈入高三的我们,面临着多重选择,那么我们要如何规划我们的“撇捺人生”呢?我最亲爱的朋友,我想与你分享一下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若不撇开终是苦”,“若”字撇不开就成了“苦”。生活也一样,我们要学会放开,否则会陷在挫折和失败的痛苦里不能自拔,错过无数人生美好的时刻。

我们要撇开内心的胆怯,不要害怕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与同学交流,我们会结交优秀的朋友,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与老师交流,我们所遇到的学习上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们还要撇开固执己见。生活中,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你看楚汉之争中的项羽,固执己见,不听谋士劝告除掉刘邦,反而猜忌忠臣,最后只得乌江自刎。再看隋炀帝杨广不顾群臣反对修建大运河,劳民伤财,加速了隋朝的灭亡。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太过于固执不听旁人劝说会导致你在错误的深渊中愈陷愈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无论在何种时候,我们都不应忽略旁人的意见。



2


“各能捺住就成名”,“各”字捺住了才能成名。“捺”我理解为按捺、克制之意。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不得不按捺、克制一些东西。

如怠惰。我们要按捺住自己的懒惰,勤学习,勤思考,如此,才能有所作为。巴尔扎克每日写作十多个小时,换来“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称号 王献之练字用掉十八缸水,成为书法大家;陈景润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去图书馆,用掉了几麻袋草稿纸,终于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古今中外,凡有所作为者,皆以勤为伴。

如底线。现代生活中,许多人将追求生活条件的改善作为努力的目标,甚至不惜为此丧失人生的底线。王蒙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一生,应该从正面要求自己达到这个,做到那个,得到那个,感到那个等。同时,也许更重要的是树立反面的界限,即不可这样,不得那样,摆脱这样,脱离那样。”王蒙先生的话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坚守人生的底线,这样才能离开黑暗与愚蠢的苦海,收获快乐的人生。

历史铺开了长长的白纸,时代赋予了我们一只毛笔,生活早已磨好了墨,等待着我们,等待我们书写自己的“撇捺人生”。亲爱的皓月,让我们收放自如,认真书写我们的“撇捺人生”吧。

你最好的朋友:美辰 2020912

【亮点评析】

本文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结构清晰而严谨;主体部分设置两个分论点,分别从“撇”“捺”两个角度进行阐释分析,呈现出严整的并列结构,且扣题紧凑,张弛有度。在论据的运用上,考生注重集束效应,譬如将巴尔扎克、王献之、陈景润等人的相关事例有效结合,构建了较好的排比句式,如此不但增加了说服力,也使文章更有气势,更能够吸引读者。在文体格式上,行文完全符合书信格式,并融入了符合身份的交际语境,使得文章内容娓娓道来,易于被读者接受。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c2d7cdf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