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读书经历与感悟的随笔:读

2023-01-01 14:3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身读书经历与感悟的随笔:读》,欢迎阅读!
感悟,随笔,自身,经历,读书

自身读书经历与感悟的随笔:读

关于自身读书经历与感悟的随笔:读

编者按:读书天性的背后是安定平和,所求无多。读书是塑造人性的过程,读书声声声入耳,有的人读书后才能睡觉。

今天翻着翻着,《人类简史》竟然看到了最后一页。这是很厚的一本书,多页,一个多月以前买的。我每日晨起翻两页,睡前读两章,就这样不知不觉读到了尾声。

我突然想,从大一到现在,到底读了多少书。数不清,也记不住了。

从唐诗到宋词再到明清小说,从《古文观止》到《资治通鉴》再到《孙子兵法》;从《乌合之众》到《人类简史》再到《全球通史》;《北欧神话》到《伊索寓言》再到《安徒生童话》;从《环境心理学到《设计改变一切》再到《工程项目管理》;从周国平的《与孤独》到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再到阿兰.德波顿的《爱情笔记》;从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到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再到亦舒的《明年给你送花来》;从聂鲁达的《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到阿多尼斯的《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再到王海桑的《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书读的很杂,连我自己都不清楚大学四年多,到底读了本,又记住了多少句,也说不明白书有用,什么书无用,那些书该读,那些书不该读。

常有人问,学建筑那么忙,何以还有时间读书?同样的问题,其实我也问过别人。以前教过我的有位吴老师,他的设计课气氛总是很好,也很能给人启发。我曾经下课以后去找他请教问题,走进办公室,桌上、柜子里都堆满了书。我就问老师,您这么忙,还有时间看这一屋的书啊?老师说其实也不难,每天早上早一点到办公室,正式工作之前,留出专门的看书时间。他还推荐了很多有趣的书给我,像英伦才子阿.德波顿的一系列随笔,就是在吴老师的推荐下读完的。

老师的学识阅历远在我们之上,每天还在坚持读书充电,作为学生,自愧弗如。那时候我就明白,忙从来都不是借口,说到底,只是


优先级的问题。很多事不是没时间,只是觉得不重要。我们再忙都不会忘了吃饭喝水,洗脸睡觉。有些事情一旦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习惯,它就有了优先权,也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不竭动力。

后来,我开始要求自己,晨起之前,先看两页书,晚间回寝室,读书以后才能睡觉,就这样一直保持到现在。就连最近几日,一边上课一边,西溪和紫金港两头跑,有时候晚上回来都十点多了,还是要看上几页书,否则无法安睡。

小时候,我们习惯于把学习功课叫做读书,父母老师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有出息,那是功用范畴的读书。我如今却把读书归于休闲娱乐的范畴。从不再被人逼着“读书”的那个时候开始,才是我真正读书的起点。

我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不喜热闹,不慕浮华,不爱觥筹交错,不惯迎来送往,只愿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情,不声不响看别人做事。这样的性格,很难有千朋在侧,万友簇拥,更多的时候是自己陪伴自己。小时候在父母身边,物质和精神上都有依靠,并不觉得读书重要;初中高中没有主见,又忙于应付考试,也没有时间多看书;到了大学,见识日增,时间自由但却于思索中迷茫,于抉择中挣扎。读书无疑成了最好的安定剂。慢慢地,我自己也能发现,它会让人从内心生长出一种安静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平息浮躁,抵抗焦灼。我也能渐渐想得开,看得透;拿的起,放得下;坐得住,走得远……

因为爱读,闲了就想写几笔,也因此常常有人说我看起来像文科生。我会笑着反问,文科生应该长什么样啊?我们总是习惯于用常识思考,在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式里兜兜转转。可是谁规定艺术类的学子就吐不出珠玑字句,谁规定理工科的学生就写不出锦绣文章。人们往往过于看重,而忘了在专业与职业之外,你我都是完整的人。是完整的人,就有阅读与表达的需求。

我从小是播种在理工科的土壤中长大的,汲取着科学和理性的养料,如今误打误撞,借由建筑学的平台或深或浅地探入艺术的世界。但归根结底,我自知灵魂里流淌的依旧是人文的血脉。但这并不矛盾,建筑学是人居环境科学,关注的是人与周遭物质空间的关系,而文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c8f662051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