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鲁迅《藤野先生》说开去

2022-12-24 14:5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读鲁迅《藤野先生》说开去 》,欢迎阅读!
藤野先生,鲁迅,开去

从读鲁迅《藤野先生》说开去

作者:高丹云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1年第10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每个人,用过的每个物品在人的一生中都有着一定的意义和作用。就鲁迅而言,百草园如此,三味书屋亦如此,藤野先生也是一样,只是这些物、这些人对鲁迅的影响各有各的不同而已。

一、鲁迅写《藤野先生》的用意 (一)直接用意

鲁迅先生写《藤野先生》一文,其主旨很明显,旨在表达其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在中国刚签署丧权辱国条约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鲁迅前往日本想学医救人、救国,在仙台求学期间,藤野先生跨越国门之见,对处于弱势国家学生的额外照顾与关怀,这份情谊鲁迅终生难忘。可是在仙台看到的真实情况催发鲁迅转行,鲁迅以转生物学专业为借口离开了仙台,实则是弃医从文。鲁迅生怕伤害藤野先生对自己关怀倍加的初心,也许藤野先生是想通过鲁迅将当时的医学传播的更加广泛,也许是为了让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能够少受疾病的侵扰,这些也许在鲁迅看来即便很小的举动,实则意义深远。鲁迅先生也正是看到了藤野先生内心的善良、简朴却治学严谨的态度,加上对其关怀倍加才如此怀念这么一位来自于日本的教书先生。这就是鲁迅在许多年之后重新回忆在仙台求学的直接用意——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同时,直接用意背后也有间接用意。 (二)间接用意

鲁迅写《藤野先生》的直接用意是为了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其中也包涵了其间接用意,鲁迅的爱国之情。鲁迅去日本求学,是希望能够看到国人求学的严谨态度、不一样的求学精神,希望能够看到国人之光,但是从文章来看,开头便是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说明了即便是面对当时处于强国地位的日本,国人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并没有一改其落魄国家国人本性,去努力求学改变国家的现状,更多的则是混吃等死,浮于表面,完全缺乏因国家沦陷而求知求学的精神,这些是鲁迅一直深思的问题,民族没有民族魂,是救人还是救魂。鲁迅一边学习着解剖学,一边也在解剖国人,在他懂得解剖学以后,鲁迅也许想这样可以将他们剖开看看,到底国人是哪里出了问题,当他真正学习了解剖学以后,让鲁迅明白的是,他发现即便一个人的五脏六腑没有损坏,只要灵魂是肮脏的,思想是肮脏的,不管如何都救不回的。但是出于不想伤害藤野先生,他选择了以学生物学为借口离开了仙台,离开了那个曾经亦师亦友的藤野先生,这里有鲁迅先生的不舍,但是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他向前看的坚毅目光,他带着像枪一样的笔杆子回到了中国。


二、师传身教——藤野先生对青年鲁迅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名师出高徒是我们所传颂的佳话,但是鲜少有说名师对自己的徒弟百般怜爱之后,徒弟最后换行的道理。但是这样的事情偏偏出现在鲁迅身上,那么藤野先生必然对鲁迅先生在择业方面是有影响的。从《朝花夕拾》少时鲁迅陪同父亲看病可以初见端倪,鲁迅对于当时中国国内医学举步维艰境地的担忧,促成了鲁迅学医的渴望,但是又是什么让鲁迅转行最后弃医从文呢,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百般怜爱与照顾最后却本末倒置,出现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笔者觉得藤野先生或多或少对鲁迅当年在择业方面是有影响的,只是大或小的问题。其实从现在看来,鲁迅应该是个愤青,他认为,每个行业应当由其有天赋的人物担当,才能够促进个人事业及行业的进步,就藤野先生而言,从对头骨进行研究那段可以看出,其自身是爱医学的,是一位治学严谨、教书认真的好导师。但是我们应当知道的是,当初藤野先生照顾鲁迅的出发点,并不是因为鲁迅的天赋,而是因为鲁迅来自于中国,出于善心以及对学科的传播热情,他才选择了鲁迅这样一个医学中等生进行课后辅导,从此方面可以看出,鲁迅并非一个值得藤野先生花时间在医学方面天赋异禀的好学生,鲁迅是个明白人,也因此,他应该觉得自己的所学以及成就可能太过于让这位导师所担心,那时候鲁迅也明白了,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同时加上国家命运衰亡之际,他才毅然决然决定改行,选择了文艺,他懂自己的笔下不能够画出正确的人类血管,却能够拨正国人的灵魂,才有了在毛泽东看来,可以作为中国文学界风向标的犀利文字。

三、《藤野先生》一文的启发与思考 (一)对当今教育工作者的启发

《藤野先生》一文中,《藤野先生》作为导师,可以跨越国界对鲁迅倍加关爱,可以说是相当伟大的品质与精神,藤野先生作为导师,作为一名医学教师,具有教书认真的态度与治学严谨的品质,可以说是教师领域的典范人物,藤野先生不仅能够耐心教书育人,还能够时刻保持着学习的态度,这是一种作为教育者所具有的精神品质,也有一种作为学习者所具有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品质,思想与精神需要时刻在路上,有思想但是没有行动赋予精神以动力,无法付诸于时间,有精神但是没有思想,只能够沦为庸人。

而当前的部分教育工作者,却始终缺乏一种能够让自己时刻保持着警醒的态度,缺乏求学进取的品质,缺乏不懂就要问的思想,缺乏创新的精神。如此,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的教学,是会被掏空的,老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仅要学教师所教学的理论知识,还有其行为思想以及精神品质,所以作为当今教育工作者,应当时刻保持着高尚的思想精神,才能够将自己的境界抬高,才能够真正去教书育人,孕育学生的过程也孕育着自己。 (二)对于学生以及读者的思考


《藤野先生》一文真实讲述了鲁迅先生在仙台求学的经历,但是同时也讲述了鲁迅对于自己弃医从文的毅力与决心,从此处看来,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行业,与自己的追求有关,与自己的天赋也有着十分的相关。鲁迅棄医从文,不仅是为了救国,在笔者看来,从文更适合鲁迅的思想与性格,这无疑对于现代青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何去进行自我解剖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如何进行自我解读发现适合自己的行业?这些都可以从《藤野先生》一文中初见端倪,鲁迅画血管可以发现其审美,鲁迅看清代留学生可以发现其观察事物的能力,这些都是一个文艺工作者所具备的能力与素养,虽然表面鲁迅所探究的是人类解剖学,但是真正鲁迅解剖的是人类的灵魂,他能够读得懂藤野先生,也能够读得懂清代留学生,他能够看清楚那个圆圈的含义,也能够看得懂自己的内心所需,这些都为之后弃医从文埋下伏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真正发现内心所需,才会真正去探究其本质,因此,作为当今的学生,死读书不如读死书,读死书不如不读书,应当更加注重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去发现属于自己的一片未来领域,才是自己值得发展的方向。 《藤野先生》一文,其不仅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也让我们从中探索出了新的意义,弃医从文的目的与决心。深入研读《藤野先生》一文,觉得对当教育工作者有很多启发,对当今青少年也有很多现实意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适合,只有更适合,探索是一条铺满荆棘的道路,在每次受伤抚平伤痕的过程中,发现属于内心的一片净土,发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然后毅然决然去追求。 参考文献:

[1]洪琳娇.阅读鲁迅散文的三个坐标——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102):63-64.

[2]郭跃辉.阅读课教学内容的确定方式辨析——以《藤野先生》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202101):16-18.

[3]李茹.初中语文文本解析的切入口选择——以统编版《藤野先生》一文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4):100-101.

[4]凌惜墨.关于《藤野先生》的师生情爱国情”[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36):49.

[5]贾娅莉.爱国与怀人真的是两条平行线吗?——也谈《藤野先生》的双线结构[J].作家天地,202017):7+9.

高丹云,浙江省宁海县跃龙中学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cc0373866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