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

2022-09-28 15:1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欢迎阅读!
宜宾市,四川省,四中,考试试题,高三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

24.荀子·解蔽》记载:“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贾(),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管理)三官(三种职业)。曰: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这一记载折射出先秦时

A.工商食官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 B.农耕文明时代农业地位高 C.道家思想被用于经济管理之中 D.政府重视对工商业的管理

25.“汉初诸臣,推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则张苍,秦御史;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主吏掾;曹参,狱掾;任敖,狱吏;周苛,泗水卒史;傅宽,魏骑将;申屠嘉,材官。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吹箫给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挽车者。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这表明 A.西汉初期大臣全都出身卑微 B.西汉政府选拔人才不拘一格 C.西汉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D.汉初诸臣多能体谅百姓疾苦

26.据《全唐诗》记载,长屋亲王在赠送唐朝的千件袈裟上绣有“山川异域,风月同 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偈。鉴真被此偈打动,决心东渡弘法。表明当时 A.民众信奉佛教 B.丝织技艺高超

C.中日文化互动交流 D.佛教凭借诗歌传播

27.漆侠《宋代经济史》认为,宋朝商品流通有两种运动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粮食、布帛等来自农村的产品通过镇市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城市大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这表明

A.城市商业的发展为农产品商品化提供条件 B.商业发展使宋朝城市和农村贫富分化拉大 C.农产品涌入城市使宋朝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D.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宋朝城市发展依赖农村

28.八国联在北方横行之时,南省中国“东南互保”,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南省初指刘坤一、张之洞管辖的五省,不久浙江、福建相继参加。后李鸿章声明自保两广,断不尊奉慈禧对列强宣战诏书。山东巡抚袁世凯也声明一致。四川、山西、河南督抚也同意。这样,互保区域实际上包括了13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被追究。从此可知

A.清政府已经土崩瓦解了 B.清政府地方已实行自治 C.清政府失去了南方地区 D.清政府权威已下降

29.在同盟会筹备会上讨论这个组织的名称时,有人建议叫“对满同盟会”,用“革命宗旨,不专在对满,其最终目的,尤在废除专制,创造共和”的理由否定了这个建议。这说明主张( A.辛亥革命不以反满为目标 B.资产阶级政的软弱性

C.辛亥革命以反封建为宗旨 D.辛亥革命要铲除一切专制因素

30.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此可知“一边倒”

A.保证了中国外交的性 B.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 C.表明中国对国际局势的态度 D.强化了意识形态的外交

31.公元前27年至公元3世纪初,伴随着罗马帝国从建立走向繁荣,法律领域也产生了以规范国家事务的公法和管理私人事务的私法这种新的分类标准。这种划分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加强对家庭和个人事务的干预 B.经济发展以及国家事务日益复杂 C.公民事务于国家管理外的要求 D.帝制取代共和制,专制君主出现

32.据记载,1907 年到1909年间,学堂由137所增至254所,学生由8693人增至16649人,尤其实用人才逐渐增多。直至1909年,全国共有2651名工商业毕业生,其中多数对口供职。这一现象说明清末 A.科举制度遭到巨大冲击 B.人才培养适应时代需求

C.实业教育开始兴起 D.儒家经典退出教育体系

33.1937716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向《九国公约》签字国递交备忘录,提请各国注意日袭击卢沟桥中国驻、进兵华北违背《九国公约》和《非战公约》。随后,中国又请求召开九国公约会议,也声明“制止之侵略行为,乃为九国公约与非战公约签字国及国联各会员国之责任”。据此可知,中国政府 A.借助国际力量迫使撤 B.登上国际舞台寻求制裁

C.利用国际公约获得各国同情 D.要求国际组织维护东亚秩序

34.1933,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 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 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 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

35.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为任务;进入2 1世纪,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

A.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材料一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唐宋以后,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纺织原料的优越性。《农书》说棉花是“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自给,还输出到欧洲、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美国商人到中国来贩运货物,以土布为主,不仅销到美国,还转销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欧。19世纪初30年间,从广州运出的土布平均每年在100万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曾经达到330多万匹。英国也曾经大量销用中国土布。而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500万匹,值银3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值银1350万两”1871~1873年洋纱进口3.7万公担,1909~1911年增长到132万公担。从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棉纺织业的变化。10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共同价值。7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举了这样的例子:“您想,()看到了什么?一间又湿又低的地下室,家具就只有两把旧椅子、一张三条腿的圆桌、一只箱子,没有床,只是墙角有一堆陈麦秸,上面盖着两条脏床单,火炉旁有两个木墩子。我这位可怜的朋友走进去的时候,可怜的杰克坐在火炉旁的一个木墩子上正用缝衣针替老婆补袜子。杰克很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活,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她早晨五点半就到那里,一直要工作到晚上八点钟,回家时已累得啥也不能干了。所以只要是我能做的,我就得替她做。我没有工作,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了,我这一辈子再也找不到事情了。说着就痛哭起来。朱后来告诉我,他听了这些话以后,

- 1 - / 3




就用他所有从小在工厂里学会的骂人的话咒骂工厂、厂主和政府。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回眸】

材料 1925年的“五卅运动”直接促成了英、美、日等十二国与北洋政府的北京关税特别会议召开。19277,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发起关税自主运动,广大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南京国民政府遂开始了关税。19287月宋子文与马克漠所定条约签字,美国第一个同意中国关税自主。在该条约《整理中关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中规定:“历来中、美两国所定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拆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分别与国民政府进行缔约谈判,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1928127,中国颁布海关进口税则,税率分为7,最低税率为7.5%,最高税率为27.5%

——摘编自易继苍《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关税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的作用。8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期间,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约国所支付的工资,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倡华工赴欧。一战争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华工们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一战结束后约11万参战华工回到祖国,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1万余华工留在法国工作、生活。

——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期间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欧参战的影响。8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但他的事迹在不同时期被给予了不同的对待。南宋封授忠臣烈士及其祠庙。元代没有因为岳飞非我族类就漠视、诋毁,前贤之后反而优待,对于岳飞后人也是如此。朱元璋本人就非常敬重岳飞,为他的事迹而落泪,曾亲自书写匾额“纯而不曲”,并下诏书曰:“岳飞仍称武穆。从祀历代帝王庙,配宋太祖享。”明神宗时与关公合祀于武庙,民间从此以关岳并称。1905年同盟会建立,因为岳飞反抗的金女真被满族人视为祖先,反清先驱即以岳飞等反抗异族的英雄为榜样,革命人借机号召起义反清,皆以岳飞为精神领袖。后,岳飞在再度成为热点人物,激励着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斗争。成立后,岳飞的历史地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扬岳虽是主流,批岳出现且有发展态势。1951,署名石英的《岳飞,他是对人民有罪的》一文中,说岳飞是封建奴才。1966,在这个非常历史时期,岳飞难逃厄运,杭州岳王庙变成了“搜租院”,岳飞墓甚至被捣毁。1979年岳飞庙被重修,并镶嵌有岳飞手书“心昭天日”横匾。 ——摘编自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岳飞历史地位的变化历程。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近代影响岳飞历史地位变迁的因素。9分)

- 2 - / 3






历史参考答案

24-28DDCCD 29-33:CCBBA 34-35:AB

41(1)由国外传入;种植范围从边疆推广到内地;政府积极推动;地位逐渐上升;纺织技术先进。 (2)变化:纺织分离;由手工纺织到机器纺织;土布出口量下降,洋布进口量提高等。评价:西方列强入侵和工业文明的传入;一方面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另一方面便利了外国向中国倾销棉纺织,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客观上有利于向近代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3)丰富衣被材料;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42示例:情节:杰克已三年多没有工作,但是他的妻子却在工厂工作。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造成工人失业,百姓生活困苦等社会问题。概述和评价:英国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因工厂机器的操作不需要很大的体力,资本家可以付极低的工资给妇女,让她们进入工厂工作,但也使男子失业现象更加严重,这反而加剧了工人家庭的贫困,激化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45(1)背景: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关税自主,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或“五卅运动”的推动);国民政府刚刚成立,迫于财政上的需求;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面对日益高涨的反对的浪潮,西方列强作出了一些让步。

(2)作用:利于增加国家关税收入;国民政府获得了关税自主权,中国收回了部分的经济主权,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使国民政府利用海关来保护自身的各种利益提供了可能;但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国家在中国的统治。 46(1)一战使欧洲国家劳动力匮乏;英法等协约国要求:北洋政府希望与华工赴欧的方式改善国际地位;有识之士大力提倡;华工希望借此改善生活。

(2)帮助协约国取得战争的胜利;促进中欧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改善国际地位。

47(1)变化历程:从宋代到20世纪中期主要是褒扬;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批判;20世纪80代后又恢复褒扬。

(2)因素:救亡图存的需要;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官方政治的需要;民间的推动。

- 3 -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cfef50f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