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例4的教学反思

2022-05-22 21:08: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用字母表示数例4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用字,反思,表示,教学

“用字母表示数例4”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例4是在学生掌握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示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看似简单, 浅显,其实不然,它是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是思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数学学习,学生大量接触到的是有关具体的数的认识和运算,用字母表示数量,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由具体的数和用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是从具象向抽象转化的过程。对字母表示数虽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接触,但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不理解,这一内容主要教学怎样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因此,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想突出以下几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了一下几点: 1.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例子。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往往不习惯将“a+24视为一个量,常有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式子,不是结果。我在导入部分用“猜年龄”游戏,从猜老师的年龄入手,先让学生任意猜想,然后给出提示“老师的年龄比你们大24岁”,在观察、讨论和交流中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岁数。这样加工教材,使教学素材更贴近教学实际,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素材中理解抽象的含有字母的式子,a表示学生的岁数,a+24既表示老师岁数比学生大24岁的年龄关系,又表示老师的岁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探究新知的环节,我设计了“时光隧道”的游戏,通过“老师比同学大24岁”这一数量关系,先让学生根据同学的年龄,口答老师的年龄,观察发现年龄差一直不变。用“这样的式子写的完吗”这个问题让学生试着写成一个式子能表示任何一年老师的年龄。这里多数同学能写出老师年龄为a24不过只理解这个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不理解这个式子还可以表示老师和学生年龄的数量关系。在应用过程中,已知学生年龄,求老师年龄,学生更倾向于直接写出算式,而不会先写出“a24,再将a的值带入,学生对含有字母的式子理解是片面的。


接着就自然的切入了新知的探究中。如何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是自己在课堂上不断探求的。这个课例中学生出现的情况和教案预设中并不是一致的,而是或多或少的出现了新插曲,在这个时候自己及时转变教学思路,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就是在这柳暗花明中曲折达到预想。

数学与现实是相通的,借助一些现代化的媒体,让数学的价值体现得更为充实,我想这也是数学课堂上要体现的。本题采用了完全放手的策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由作业的活动中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的一般方法。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老师比同学大24岁”这一问题时,要求学生只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意一年老师的岁数,把这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讨论这个式子该怎么写既简单又明确,以学生讨论出的诸多个式子中再讨论哪一个符合简明的要求,在两次讨论中深刻地理解式子“a+24”的意义和优越性,在例题的教学中,则是在学生理解例题中的数量关系后,完全放手让学生列出式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3.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有坡度、有新意、有深度的习题

整个运用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设计了三处练习,,第一组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式子代表的含义;第二组主要让学生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第三组是教材中的思考题,主要是让学生能正确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式子并解答。练习涉及的内容形式有所侧重,既有量的练习,又有说说量所表示的意义。在综合运用时,让学生自主利用题中的关系,写一些含有字母的式子,并说说表示什么。运用的过程都以生活为素材,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学生解决了一个个现实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优越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使教学事半功倍。在一节课中,我们教师要懂得什么部分的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能起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作用,什么部分的教学用传统教学工具来补充能起到师生互动、及时反馈的作用。我认为这就是“用就用在妙处”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生活化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是完成教学目标良好的开端,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是思维的动力。

在巩固练习中,由于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省去了课堂板书练习和擦黑板的时间,


能在教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多样化的练习题目,使训练密度增加,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做练习。教师在课前应对练习预先拟定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类型,层次分明的习题,让学生在充满富有挑战性和实效性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的要求,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宗旨,重视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出发,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同时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感觉自己在过渡、细节方面以及多媒体使用的熟练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d024421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