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

2022-05-24 00:18:5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乡的》,欢迎阅读!
家乡

家乡的“中国梦”



我的家乡瓮安,是黔中大地上镶嵌着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有千年古邑,风光迤逦。这里有红色的足迹,传承久远。这里有革命老区人民的梦想,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绘就了一幅美丽“中国梦”的画卷。 我常常把美丽的家乡想像成一幅水墨丹青画。半月山苍岩峻拔伟岸、旷远雄浑。山下西门河板桥流水,幽意深沉。疏枝掩映下庄园几户,凭空多出些许诗意。然而这幅画卷却有点点美中不足的败笔。山下低矮的民房,破旧的厂房„„勤劳的村民披星戴月的劳作,依然穿着破旧的衣裳。

我时常在想,什么时候这些美中不足的败笔能够从这幅画卷上抹去„„

然而,今天。一幅新的画卷呈现在我面前。放眼望去,一栋栋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人们已经穿上了高质量的衣服,生活水平大大得到了提高,宽敞明亮的教室让孩子们在崎岖山路上跋涉求学变成了昨天的记忆。那阵阵朗朗的读书声在黔中大地久久回荡,余音绕梁。

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在曾经寂静的深山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标志着我的家乡正在悄然进行着从传统农业到新型工业城市的转变。县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中心城区实行功能性分块日益明显,大力发展服务业,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形成了摩尔城、华都等商业圈。一批批的村民丢掉锄头开始操作现代化的设备,一批批的农民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变成市民„„这幅水墨丹青,在勤劳的瓮安人民越


来越美丽。

2013年两会期间,在收看新闻的时候无意中听到省委书记赵克志这样说,实现贵州同步小康。作为一名初中学生,虽然我还不明白实现同步小康的意义。不知道怎样去实现贵州的同步小康。但是,我却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我的家乡在实现小康之路上,正在发生日新月展的变化。我能感受到,亲人们住的房子越来越亮了,街上姑娘穿的衣服越来越时髦了,同学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新了,家里原来笨重的电视机换成高清平板的了„„我知道实现小康,是瓮安人民“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破旧落后的瓮安,涅槃重生。这幅水墨丹青的画卷上,每一个元素都成为了跳动的音符。经济、交通、科技教育不断的在进步和发展。在奋进的路上,小康还会远吗?

“中华英豪共筑中国梦,华夏儿女同走小康路”这是我喜欢的一幅对联。在“中国梦”的路上,在“实现小康”的路上,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不禁这样问。 我想,我们应该努力的去做一名画师,在不久的将来,给家乡的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有的是满腔热血,有的是建设家乡的壮志豪情。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中国梦”学会承担起我们的责任,激扬无悔青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d157de1c77da26924c5b03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