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世纪回眸

2023-03-24 14:4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世纪回眸》,欢迎阅读!
管理理论,回眸,财务,我国,世纪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世纪回眸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世纪回眸

应《财务与会计》之约,要我以“百年中国财务理论”为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对我来说深知这是个难题;尽管如此,还是应尽力而为。这是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位多年的财务理论工作者,正逢世纪之交,有责任与财务学前辈、同行一道回眸过去,继往开来,感受中国财务理论的思想精神和发展轨迹。



过去100年正好是财务管理学从独立走向不断完善的100年,西方财务是这样,我国财务也是如此。一般认为,西方财务理论的独立是以美国著名财务学者GREEN1897年出版的《公司财务》为标志的。尔后西方财务以股份公司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不断发达的资本市场,在学科发展、理论成果上可谓异彩纷呈,至今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中最耀眼的分支。尽管我国财务理论过程十分曲折,但是财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过去的100年也完全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半个世纪里,我国财务学科和理论的发展由于“门户开放”受到西方的影响,但更是深深打下我国传统理财思想的烙印并且有所创新。据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江浙一带的不少大中型企业不仅设立了专门的财务主任,有的还设立财务总管,在企业管理结构中居于高层地位。一些大学开设了专门的财务管理课程,上海交通大学还设立了财务管理学系。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促使证券交易日益活跃和旧中国有组织的证券市场的形成。19181920年,北京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三家规模最大的交易所相继开业,随后上海、天津、汉口、哈尔滨等地规模较小的证券交易所也纷纷成立。19391940年众业公所上市股票达160种之多。这些股票和上市公司虽然具有较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但是旧中国的公司财务同样具有“资本市场”意义。




当时财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理企业之财”的概念形成。从历史分析,我国传统的“理财”定义是“为国理财”,著名理财家王安石、沈括等所持观点属于此类。而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概念的“理财”是从100多年前的郑观应、盛宣怀开始的(参见叶世昌主编《十大理财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二是一批民族资本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极富操作性的财务管理思想。比如郑观应提出的重视经营规划、成本核算和利润分成的见解我国近代最早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创始人张謇“制定预算、以专责成、事有权限”的思想;“棉纱巨子”穆藕初论“事前无预算,临事无研究,事后无觉差,谓之无管理”,抨击了国内实业界管理的混乱;抗战期间的卢作单“无计划勿行动,无预算无开支”和“预算本为事业中的财务问题之一,但涉及事业的全部财务问题”的主张等等。这些“财务控制”思想和观点对现在重视财务管理同样具有借鉴价值,并较当时西方流行的`“财务筹资”理论有独到之处。遗憾的是,至今理论界对我国解放前形成的财务思想进行系统化的总结或提炼还不够。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新纪元。解放以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与财政体制下建立和发展的。财务理论研究也就围绕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及其管理内容与方法而展开。涉及的财务理论问题主要有:①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理论。主要涉及到经济核算的实质、客观依据、指标体系、群众核算与专业核算的关系。②关于社会主义资金理论。有关这方面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资金的本质、资金与资本的区别、资金运动规律性、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的区分、折旧基金性

[1]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d410635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