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宋]戴复古《织妇叹》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09-20 07:1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诗歌赏析[宋]戴复古《织妇叹》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赏析,复古,诗歌,练习,古代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戴复古 织妇叹

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一二句以“夏”与"春”字对举,以“重”与“复”字相照应,突出了织妇之勤。 B.三四句道出了织妇的处境。绢丝未成,就想着用它们去缴纳赋税和赎回典当之物。 C.五六句与宋代张俞《蚕妇》中的诗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七言律诗以织妇口吻,围绕织妇的勤与贫着墨,通篇饱含强烈慨叹,感人肺腑。 15.本诗题为“织妇叹”。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叹"的含意。(6 )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6.补写出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 ”两句表现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

(2) 屈原在《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诗句是“

(3)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 的结论。

14.(3)D(“七言律诗”有误,七律讲求平仄相对,颔联颈联须对仗;“通篇饱含强烈慨叹”

,应是层层递进,逐步表达出织妇的感叹之情)

15.(6)(1)感叹织妇命运的悲苦。织妇的悲叹,不在“输官”、不在“赎典”,也不在“布 衣仍布裳”,只在“今年无麻”的情况下,才发出“愁杀我”的喟叹,逐层铺垫,深刻表现出织妇连最低生活需求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悲苦境遇。

(2)感叹社会的不公。织妇一年到头“为蚕忙”,织的是绫罗锦绣,穿的却是“布衣仍布裳”,对比中表现出社会的不公。(:“输官”“赎典”句,暗示了官府租税和高利盘剥是导致百姓贫苦的社会根源,拓宽了“叹”的内容,寄予了诗人的深切同情。)(一点3) 16.(6)(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d7efb5c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