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学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2022-04-30 18:1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弘扬国学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欢迎阅读!
国学,弘扬,促进,和谐,社会



弘扬国学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 ——广西 杨清雄

关键词:国学,经典,文化,论语,周易,社会,和谐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清末经学家在其所著《周礼·正义》中指出:“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由此可见,“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此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也有变化。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如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底蕴丰厚,蕴藏着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和做人的道理。诵读经典,使我们变得聪慧、礼仪、仁爱、守信、博......国学经典学习提升国民道德品质,让我们一生受益无穷。

国学经典包括一.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二.易经、诗经、老子、庄子。三.唐诗、宋词、元曲、韵文。四.三字经、千字文、百 家姓、弟子规。诵读经典美文吸收、储藏、理解、运用。一位名牌大学的高才生曾深有感触地讲道:语文学习是任何学习的基础。我之所以各门功课学的得心应手,是因为大大得益于小时候的国学经典学习,记忆酝酿,厚积薄发。读经重要,胜于读其他书。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 二、勤于好学,终身不懈

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勤于读书求知,探究学问。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否则,一味埋头蛮干,难免会有差谬,也就是说,学习前代经典有益于涵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乐”,即诗能感发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礼能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使人能够单立于世,音乐能够熏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圆满。总之,孔子认为学文可以涵养完美的人格,所谓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应当归功于学文时潜移默化的力量。 三、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论语〃述而》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说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而不感到厌倦。纵观《论语》全篇,孔子这里的诲人不仅指教诲他人以知识,还包括教诲他人为人处事的态度。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内容丰富、性质复杂的经典著作。它博大精深,深奥莫测,涉及范围很广,上记天文,下记地理,中记人事,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现在国内对周易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周易与和谐社会”这一课题,谈一些肤浅的认识,渴望易学研究先辈及易友以斧正。

"周易"中即有“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之说。历史也证明,每当经济建设出现失误时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由此可见“感人心”之重要。"周易"中还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阴阳互补,方能产生变化,易道就是阴阳中和之道。在经济建设中,我们要既不主张征服自然,也不甘心做自然的奴隶,而是谋求天、地、人之间的和谐,这近于今天所说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周易"中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说,这一辩证思维法则,是我国历史上根据实际情况变革上层建筑、求得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的法则。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生产组织体制、经济运行体制、民主制度等制度建设就需要适时改进,尤其是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要适时改进,以与实际情况相契合。变革上层建筑的目标之一,就是建设一个和谐社会。 "周易"中有:“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说的是天地多伟大哟!天地创造了人和万物,又养育了人和万物,人和万物顺应自然规律而生存繁衍。沧海桑田,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造就了自然界多样性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各种生物均取得一席之地;各种生物生态共生,和谐发展,种族不断繁衍进化。一个国家的元首,既是万民的元首,又是万物的元首,只有人民安居乐业,万物繁茂兴旺,国家、社会才能长治久安。"老子"第五章提出万物的生态平衡理论,第五十章提出生存斗争的达尔文主义进化论和老子的生态共生进化论两条并行的生物进化模式,第五十九章则提出政府工作必须抓好“治人事天”,做到两不误,此称为长生久视之道。"墨子"中则提出“兼爱”,主张人人相爱,人类也要爱动物、植物,历史上还发生过墨儒之争。 在现代生命科学中有一门生态学,讲的是地球上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分布及其规律性的科学。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和生态学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普遍规律性理论基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国学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1《国学》,张起源编 2《论语》《互动百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d8bd99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